【高端超市Ole":过期食物换包装 腐朽生果切拼盘】高端价位,残次产品......
编者按:高端超市应该以一流的效劳和定心的质量为条件。
10元一颗的进口草莓,十几元一袋单人份的有机蔬菜,数万元一瓶的红酒……坐落于广州邃古汇的Ole"超市一贯标榜“高品质效劳高端人群”,可是,本报记者在该超市果蔬部以营业员的身份卧底一周后发现,所谓“高端”的贵价超市内看似光鲜的表象背面,却是管理混乱、后厨杂乱、职工素质良莠不齐。
作为综合性零售业商场,超市一直是各种消费投诉的重灾区,但像Ole"这样价格贵重的所谓高端超市,也替换产品标签欲盖弥彰、切拼腐朽生果以次充好、以各种方式计量造假……真实让人大跌眼镜。怎么标准超市运作、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相关部分需求有所举动。
曝光“后厨”
乱象1:腐朽生果拼果盘 再切细点供试吃
在Ole"超市较为显眼的货架上,常摆放着一排光鲜亮丽的贵价进口草莓,一盒13只装的进口草莓卖到了128元,均匀每颗直逼10元高价。可是,这些草莓在商家成为“生果贵妇”之前,大部分都历经屡次返包。
“这些草莓都卖得很贵,上架之后几天就会坏掉,假如看到坏的就得把它们拿下来返包。”一位在超市做了几个月的营业员对“返包”可谓驾轻就熟:将发霉蜕变的进口草莓搬下货架,拿到后台操作间拆开包装后,选择品相无缺的放回去持续出售,而把发霉变软的拿出来会集在一同。
会集起来的坏果,被她用生果刀小心肠除掉霉变的部分后,将剩余的部分再切成略小的碎块,与其他除掉霉块的生果放在一同,做成生果拼盘,仍以贵价出售,小小的一碟生果什锦拼盘在货架上就标出“8.9元”的高价。
在超市“作业”了几天后,有职工就学会更“讨巧”的一种方法:假如坏果碎块比较少,或许没有能够搭的生果,能够切成更细的碎块,稠浊在Ole"超市中随处可见的试吃盘中供顾客试吃。
一位营业员悄然通知记者:“这些整盒的草莓看起来光鲜,其实许多都是当天撤下来发霉长毛的产品,留下好的返包卖。”她还说,假如返包之后依然没卖掉,尽管能够向Ole"超市报损抛弃出售,但由于这些进口生果的本钱比较高,因而更或许的是再进行第二轮的剔霉、返包,“同一天上架的一盒草莓,或许里边掺的是不同日期到货的果,有的草莓不断地上架、返包、上架、返包,来来回回好几次。”
乱象2:3日改7日换包装持续卖
3月7日上午,在果蔬预备间里,一位职工将积累了一箱的菜心、花椰菜悉数拆开包装,去除坏叶、切掉烂根,从头换袋包装、打价,并标上当日的日期。被扯掉的塑料包装袋就堆放在蔬菜周围,不少袋子里现已充满了水汽。该职工抽出菜心后直接丢掉袋子,再切掉腐朽或变黑的部分,顺手将这种“减肥版”蔬菜装进印着“新鲜”的包装袋中,贴上当日的标签,从头称重、上架。
所以,这些分别在3月3日、4日、5日滞销的蔬菜,在短短几十秒钟之内被“混搭”变身成为当日出产的新鲜蔬菜,依然标上高价,推往前台以新鲜蔬菜大方露脸。
下午2时许,后台操作间开端为行将到来的出售顶峰做上货预备。几个从前台跑到后台操作间帮助的职工看到稠浊着3日到5日的剩菜再次打包上架,好像现已习惯了,并自觉地快速分工拆包、打包、称重、送货。
一位职工在返包山药时,直接扯下一种精装山药的包装袋,还用手指掐了掐山药的一端,说着“有点坏了”,顺手就将坏掉的部分切下来丢在一边,而跟着再加工的山药越来越多,许多坏掉的部分又与切完预备返包的山药挤在一同。而自始至终,这位职工都没有戴手套,在从头包装前也没有再清洗山药:“洗一下会烂得更快。”
“不戴手套?”记者问起她时,她才从水池下找出手套戴上:“Ole"超市规则有必要戴口罩、手套的,可是你看,咱们忙的时分一个人就要做几个人的事。你或许一边在切菜,一边司理就喊你去打包,或许上货,慢一点就挨骂,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乱象3:蜜桔发黑长青毛原盒返包
3月8日当天,果蔬部的一位储藏司理要求职工将前一天未出售完的几十盒冰糖蜜桔悉数撤到后台操作间返包再售。这位职工拆开包装后,每一个桔子都捏一捏,熟练地挑出发霉的桔子,留下好的从头贴标签,原盒返包。短短十几分钟内,她面前现已堆起了二十几个烂掉、发臭的蜜桔。
而大部分十几只装的盒装蜜桔内都至少有三四个坏果,不少蜜桔现已在盒内挤出许多汁水,一翻开盒子就能够闻到一种腐朽蜕变的臭味。除掉出来的桔子中,不少现已彻底发黑、表皮上长出了厚厚的一层绿毛。
在该职工除掉出来的原标签中,记者看到标签日期既有3月4日,又有3月5日、6日,而这些又都在几分钟后,被从头标上8日出产的标签,原盒出售。许诺当日新鲜的高端超市,为什么返包4天前的生果?问起原因,该职工只说自己刚来还不清楚,其他并不肯多说。
乱象4:地上垫板切榴莲卫生怎过关
一位在Ole"超市刚做了一个多月的营业员暗里通知记者,自从看了其他职工怎样切哈密瓜后,她就很少再吃这种生果了,“他们为了快点切完,哈密瓜历来都是在冲水池台上直接切皮、碎块、装盒的。有一次我看到,有个搭档把切完的一盒哈密瓜不小心滑进了冲水池,也是当即捞出来就直接装盒了……”
记者也在后台操作间亲眼见到了一位职工切榴莲时的“触目惊心”:她将一只榴莲直接从果蔬预备间的货架上拖到地上,在榴莲下垫上一张抛弃的蔬菜装箱泡沫板,自己则坐在盛菜的筐子上剥、切榴莲。尽管自始至终她都戴着手套和口罩,但由于操作间里有不少搭档进进出出、中心少不了要与人嬉笑说话,所以她的口罩仅仅半挂在嘴边。有时不小心剥出一块榴莲掉在地上,就直接拿起来放进盒里。
“这个榴莲要包双层膜。”该职工说,“许多生果当天卖不完,这个榴莲太大了,今日包好但必定卖不完。假如放在冰柜里,很简单丢失水分,明日再卖时现已没有好卖相了,所以多包一层保鲜膜,明日上架的时分看起来仍是新鲜的。”
乱象5:清洁废物桶 水溅果蔬台
不只仅冲水池,紧靠在水池周围的废物桶也是常污染果蔬的一个“老朋友”。
职工切生果的台子周围就是废物桶,而这个废物桶常常处于没有套装废物袋的“无套状况”,职工除掉的坏果、烂菜往往顺手一扔,就丢进了桶内。废物装满后,就有职工直接拉出门倾倒,再拉回来持续装废物。
每天进出果蔬预备间的果蔬量非常大,废物桶基本上一两个小时就满得溢出来,而职工每次倒废物也都难以彻底整理洁净。只要在晚上清洁的时分,有一些职工“真实看不下去”,才会从近邻扯来塑胶水管冲刷一番。
因而,预备间内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一位职工拉着橡胶管在冲刷废物桶,冲刷时常常溅起许多水,而左面另一位职工正在切生果。
下午3时半是部分开会时间,这时不论职工在做什么,都得当即放下手中的作业出去开会。而此刻,许多正在预备的生果、蔬菜,底子没有任何防护方法,只能晾在预备间内,开多久的会,就得在那放多久。记者屡次提出要不要放置一个稍有遮盖的器皿,但一位老职工觉得没必要:“开会一般都在果蔬预备间门口开啦,没有人能进去的。”
曝光前台
顺手放叠纸 压秤“撑”分量
许多顾客逛超市时,曾看到过不少包装好的生果悉数贴着相同的价格,还以为是标准化出产,不知其背面其实有猫腻。
记者在Ole"超市暗访时了解到,每天早上10时刚上班时,是果蔬部职工一天中的榜首个繁忙顶峰。从10时到11时左右,刚上班的职工不只要备货、上货,还要敷衍赶早来买蔬菜的榜首拨客人。因而,在比较忙的时分,职工常常仅拿一盒果蔬仔细计重,其他的同品贴相同的标签。因而才会呈现以下现象:不少顾客在Ole"超市里常常看到一盒哈密瓜是18.8元,而周围一盒小得多的哈密瓜相同也卖18.8元。
下午4时左右也是备货顶峰,8日下午,一位营业员发现一盒进口木瓜计重后仅卖6元多的时分,边嘀咕着“太轻了”,边顺手拿起一叠纸放在计量器上、木瓜碟的下面,硬是将价格“撑”到7元以上。更离谱的是,剩余的几盒木瓜悉数都是相同的标价带着那叠纸的计重。
不怕卖贵了 “标价越贵越好卖”
在Ole"超市,贵价产品并不稀罕:10元一颗的进口草莓,十几元一袋的单人份有机蔬菜……可是,Ole"超市里不止一个职工通知记者:“咱们在邃古汇下面做超市,效劳的顾客都是高消费人群,不怕卖贵了卖不出去,标价越贵越好卖,这儿不缺有钱的客人。”因而,店内有不少产品都是以远远高于其他超市同品的价格在出售。
一位担任训练新职工的储藏司理泄漏,在生果、蔬菜的专柜上摆货时,要尽量将进口、热销的产品与促销的产品摆在一同,理由就是“这样能够进步全体销量。”据她介绍,由于Ole"超市年后每周都难以百分之百完结出售使命,所以要想方法“奇妙搭售”。
管理混乱
商家使用返包紧缩本钱?
Ole"超市的内部职工通知记者,尽管同在果蔬专柜,但职工之间也是有差异的。“超市直接招聘来的职工是直营出售,也有不少人是果蔬的代理商。”该职工泄漏,直营、联营合作伙伴之间的不同就在于,联营的商家需求花高价才干进驻超市。为了进驻高端的商超,有的商家乃至许诺出售不完能够悉数退货。可是,这些商家一边向超市许诺无条件退货,一边却要求其带出场的职工加大出售,尽量削减货损。因而,不少“含辛茹苦挤进来”的商家倾向于使用返包紧缩本钱。而当记者就此向部分司理求证时,部分司理却称:“Ole"超市是有卫生把关的。”其他并不肯多泄漏。
要考食物安全中层泄题
在“3·15”到来前夕,果蔬部悉数职工都参加了Ole"超市统一组织的食物安全考试,但大都职工都默许这次考试是“为了敷衍查看的”。由于,在7日的部分会议上,部分司理悄然塞给职工一份考卷:“我们回去都预备一下,答案就自己上网找。”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