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食嫽扎咧

来源: 2023-04-11 21:43


  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有着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因古长安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这里既有博采全国各地美食的精华,也有吸收了各民族的珍馐风味。在西安,无论是独具魅力的陕菜名宴,还是路边深巷中的特色小吃,都能带给你别样的体验,极大满足你的味蕾。
  羊肉泡馍 面
  提到西安的美食,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西安的羊肉泡馍。 一大碗肉香四溢、汤鲜味美的泡馍,不仅是离家在外的西安人总记挂在心头的家乡美味,就连身处西安本地的很多人,要是几天不吃泡馍,都会想得紧,总觉得哪里不舒坦。
  吃泡馍的碗都是大碗,可别看这碗大粗犷,就以为做法也大大咧咧不拘细节。其实做泡馍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极其讲究和有说头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这倒也像极了西安人的性格,看起来粗放豪爽,但却是粗中有细,做事踏实实在。做羊肉泡,要经过骨肉处理、煮肉、捞肉、切肉、掰馍、煮馍等几大工序,其中就有一个和别的食物不同的地方,不是点好饭菜直接给你端上来,而是需要食客自己掰馍。这掰馍也是有讲究的,老吃家们都知道厨师们遵循的“以馍定汤,以汤定火,汤火定味,泡到出勺”的规矩,所以馍掰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煮不透且汤汁不入味,太小了则会煮成糊状,以蜜蜂头大小为宜,这样掰出的馍易于煮制和入味,且绵韧筋道,光滑适口。泡馍的馍也是有讲究的,用的是所谓“虎背金圈菊花心”的馍,因其入汤煮不散也不粘连,所以和羊肉泡也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过去,羊肉泡还只是西安坊间贩夫走卒的早餐,因羊肉和死面馍都是耐饥的食物,所以早上吃一碗,一整天都不会觉得饿。不过如今,它不仅当选了“中华名小吃”,成为古都西安的一张城市名片,且已跻身国宴之列了。商家也改良创造了很多新品种,如增加了牛肉泡馍、牛羊肉小炒泡馍、海鲜泡馍、素泡馍等等。现在在西安,大大小小的泡馍馆子里,总能看见不论男女老少,都在细细地掰着馍,享受着这回味无穷的浓香滋味。泡馍,已经成为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说到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那更为平常、更加深入西安人血液中的食物,一定要非面食莫属了,在各类面食中又以面条为尤。秦地自古以面食为主,不光因为这里的水土盛产品质好的小麦,做出的面条鲜美可口,还因为这里的人爱做、善做面条。在西安,要想完全统计出一共有多少种面条,恐怕是个艰巨的任务。而且有很多面条,也只能在这里才能做出,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其中能集关中面食之大成的,就要数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宽得像裤带”所指的 面了。
  面正如形容的一样,宽得像关中人系在腰间的裤带,而且名字中的 字在字典中也是找不到的,据说是制作面条拍打案板时发出的声音。而它的风味,也很有西安传统面食的特点,手工擀制的面加上各色配菜,用大如盆的老碗盛着,再浇上香气扑鼻的油泼辣子,看起来色泽鲜艳,吃起来柔韧筋道。对于这种面,关中还有一句民谚“油泼辣子 面,越吃越美赛神仙。”由此足可见关中人民对 面的喜爱之情,也由它衍生出了一系列面食,如光柔厚筋的手工软面,以根计算的又长又宽的裤带面、杨凌蘸水面等。
  油泼辣子一道菜
  上面提到的油泼辣子,也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称为“油泼辣子一道菜”。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只是个调料而已,哪值得专门一提。其实殊不知,调料在西安的食品中的地位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在西安,几乎家家户户、大小餐馆的餐桌上,都少不了油泼辣子的身影,因为西安人吃什么都离不开它,有的时候甚至直接拿一个刚出锅的热蒸馍,把辣子往里一夹,就能吃得津津有味。制作油泼辣子,讲究的是要用细长的尖椒,这种辣子油气大,又辣又香,碾辣椒的时候也不能碾得太细碎,那样吃起来就没有香味了。泼油也是个技术活,要用菜油才香,用量要能没过辣子面,而且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油太烫会把辣子泼糊了,而太凉又会让辣子半生不熟,所以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待油冒烟后,稍冷却,就可以泼了。许多爱吃辣的人都会觉得,此时最动听的就是泼上油的“呲啦”一声,热油的小泡泡在辣子面上起舞,香味也迎面而来。想起以前没有高层住宅的时候,要是谁在自己厨房泼辣子,不夸张地说,一整楼的人都能闻见这扑鼻的香气。
  岐山臊子面 油泼面
  西安人对面的热情是不容置疑的,每到饭口各种卖面的馆子都是人满为患,所以要说西安的面条,当然也远不止上面讲到的 面那一系列的宽面,还有很多其他样式吃法的,像油泼箸头面、扯面、菠菜面、酸汤面、摆汤面、旗花面、麻食面、挂面、浆水面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如果说 面、裤带面算是最有特色的话,那岐山臊子面就该算是最有说法的了。因岐山是西周的发祥地,所以这岐山臊子面的传说便以周文王为主角,流传了几千年,故事或许无从考证,但是吃臊子面时的先敬天地、再敬祖宗的庄重礼仪,在当地的一些小村庄里,却仍然被实实在在地沿袭了下来。由于岐山臊子面酸辣香的口感最对西安人的胃口,而且臊子中含有多种营养还便于消化,所以早已走出岐山,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找见它的身影了。
  油泼箸头面(棍棍面)、油泼扯面在西安也是很家常很受欢迎的,和好面后,或抻成棍棍面,或扯成扯面,碗底放好酱油、醋、盐,捞出面条,放上青菜葱花和辣面,泼上热油,一碗深受西安人喜爱的油泼面就做好了,虽说做法简单却也回味无穷,所以很多家庭的主妇都爱把这当做一家人的主食,而且即使天天吃,很多人也是吃不厌的。
  除了这些西安本地人自己能做的很好的面之外,周边各地小吃中的面条也是各具风味的。像扶风的一口香、三原的疙瘩面、乾州的酸汤挂面、陕北的荞剁面,也都深受西安人的喜爱,虽说西安不是这些面食的原产地,但因为都在以西安为中心的饮食圈中,所以在西安能吃到的,味型也还是很地道的。
  当然,面除了能做成面条,还能做出很多其他种类的食物。这很有代表性的,就不能不提另一大怪“锅盔像锅盖”的锅盔了。锅盔因其形似锅盖状如头盔而得名,外壳金黄硬脆,瓤子香甜柔软,顶饱又耐饥,这过去可是关中人干重活的时候才吃的干粮。而如今,辣子锅盔也成为了宴席上的一道美食了。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