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植物人”也不错

来源: 2023-04-15 23:37


  入夏的午后,如果你发现自己一头扎进了一片绿荫中,那这些苍天梧桐、斑驳的围墙都在提醒你,你已进入了老上海的中心地带。与这个城市的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显得静谧,车辆不多,行人也少,临街的店铺多是一些咖啡厅,礼服定制或者手工皮鞋的店铺,多少有一点上海“老克勒”的气息。拐进一个“弄堂”,往前几步路,便看到一扇橄榄绿的门,鲜明无比却又天衣无缝地融入到老旧的氛围中。一截枯树桩倚门而立,被装饰成小鹿的模样,这些细节展示着这里的主人古朴雅致的情调。推门而入,一个生机盎然的小院便出现在了视线中,这里便是陆宇星的苔青植物工作室。
  这里并没有成行的花木,错落的陈列架上大多是一些本地品种——六月雪、樱木、蕨类、苔藓,有的根部被做成球形,置于一汪清水之中,院落的一角,放着黏土、转盘和烧制花盆的炉具。旁边的古朴木桌上,放着两个长条形托盘,里面居然是萝卜和土豆的切片,已经发了芽,郁郁葱葱,颇成气候,俨然两件另类的盆栽作品。院子地面的石头缝里长出不知名的植物,与盆栽交融在一起,乍看之下,似乎有些凌乱,却又不显得驳杂,反而从骨子里散发着一种随性、舒适的美来。
  对于集约化的现代园艺产业和现代人快餐式的消费植物的方式,陆宇星没有激进的反对态度。她只是淡淡地把自己没有任何商业目的的对待植物的方式,归结为自己的喜好。用她的话来说,就跟以前老头老太太在阳台上种花一样,每天花时间拾掇拾掇花草,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消费的一部分。每年,陆宇星总会去花鸟市场几趟,把有眼缘的植物挑回去,装盆侍弄。但是外地品种,陆宇星却是不怎么养的,在她看来,外地花草虽然奇异珍贵,但是其本性不属于此地,强留之,轻者郁郁寡欢、整日蔫儿着脸,重者水土不服,终究羽化登仙。
  陆宇星自诩懒散,养的植物多了,浇水施肥的周期,时常会忘记。也许是天赋所致,她基本上能从植物的外表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施肥,这也算是一种补偿。然而,打扫落叶、清除蜘蛛网,陆宇星倒是日日亲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过度的溺爱,也没有过分的要求。这些植物随着暮色融进生活的背景中,安静地陪伴着它们的主人,无声地共同进退。
  对话陆宇星:
  Grace:苔藓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选它做主角?
  陆:苔藓属于一种低等植物,它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对温度和适度的要求要稍微高一点。遇到不适合的温湿度,它可以假死数月,但是遇到适当的环境,它又会活过来。这一点,人和动物都做不到。
  Grace:你如何看待植物的消亡?
  陆:很多植物总会养死一两遍,只要你不是刻意把它养死,就没什么关系,没必要那么纠结。在自然界,碰到天灾,比如哪年冬天很冷,植物被冻死,都是很正常的。我一直认为植物没有什么感情,它又不是人,它就是自然的一个状态,它去适应自然条件,适合它,它就存在,不适合,它就悄悄地走了。不过既然养它的话,你就要尽可能的给它提供好一点的条件。
  Grace:你觉得与动物相比,植物可以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东西?
  陆:植物安静,不打扰你。动物的话,跟人差不多,像伴侣,可以有情感交流。不是说有情感交流就好,没有就不好。人不可能一直总是在交流,有时候也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Grace:当前植物生长的环境不断恶化,这是否会让你感到担忧?
  陆:环境恶化对人的影响大一些,所以还是先担心人的问题吧。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