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峰寺
西樵山的宝峰寺曾经是广东历史上的名刹之一,与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和鼎湖庆云寺号称为广东四大名寺。前三寺现今犹存,而原宝峰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被毁,只遗残墙。宝峰寺被毁后,历400多年才易地重建,建成后与矗立于西樵山大仙峰上高61.9米的观音坐像连成西樵山文化中轴线。
游西樵山一定要先游览宝峰寺。为何?因为西樵山是广东的宗教名胜,而宝峰寺则是西樵山的文化灵魂,游山要先感受山的灵魂,与山取得心灵上的默契与沟通。宝峰寺前有一湖,曰东湖,绿树如茵,水若丝绸,光洁如镜,湖虽不大,却颇具灵气,宛如瑶池,映出三千大千世界。
朋友告诉我,若来游宝峰寺,须先绕湖一周,排除杂念,洗涤尘污,带着一身清净与清澈前去游览。佛经里记载,每个人都本具佛性,都是光洁照人,如湖中之宝镜一般,可以照出世界的真相,只是蒙上了世俗的尘垢,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就好像湖水被污染了,里面映照出来的景象肯定不是真实的,这便是宝峰寺前东湖存在的玄机。游人在东湖走,会有肝胆如冰雪的感觉。
那天我绕过东湖,心中的杂念真的消除了很多,剩下只是兴奋与恭敬。抬头,宝峰寺已在正前方,拾级而上,便是一堵巨大的石墙,上面雕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天神与菩萨,工艺精美自不用说,而散发出来的灵气和庄严之气则更会让人肃然起敬。同行的朋友说,这里雕塑的都是一些神通广大、智慧无边的菩萨,是他们将佛法传遍人间,并驱魔护法,保持佛法的兴旺与繁荣。
我们来到山门前,抬头看到有一联,细品,觉的气势磅礴。上书:“若欲登天,且试西樵峰七二;果真向佛,何愁南海路三千。”这个对联很值得欣赏玩味,同行的朋友向我解释,天固然很高,佛也甚为遥远。因此世人只有以顽强的“向”之心去“登”,去追求,才能达成所愿。我若有所悟。
大雄宝殿是整个宝峰寺的核心建筑,雕栏画栋,气势雄伟。入得殿来,令人高山仰止,三尊巨大的佛像占据着殿里大部分空间,佛像慈眉善目,清静庄严。朋友告诉我,有佛缘的人抬头看到佛像时,便会产生一种崇拜感。我想,这就是佛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原因。
佛像为何那么庄严,而凡夫却没有呢?我问朋友,朋友说:据论典里记载,因为佛对众生之每一人都有一种无差别的慈爱,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之心,佛教里叫做菩提心,它是摧毁一切烦恼的利器,而我们的凡人大都有着私心,有私就有欲望,有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产生了烦恼,这便是人与佛的根本差别。相由心生,佛有广阔无边的心胸与要度尽一切众生的远大理想,这便感召佛庄严的相貌,故而会让每一个人都会产生要顶礼膜拜的冲动。人们在拜佛时,与其说对佛的膜拜不如说是对慈悲之心和大爱之心的膜拜。
观音圣像
从宝峰寺大殿里出来,还是要向上攀登,虽然有点累,但却是层层有不同的境界,景色也是非常奇妙。前面现出一个高大牌坊,上书“大慈大悲”四个大字。抬眼望,远处的最高峰安坐一露天大佛,慈颜含笑,双目如星,身相庄严,气贯南天,这便是著名的观音菩萨坐像。
观音菩萨圣像所在的西樵山的大仙峰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峰之一,平日里云缭雾绕,梵乐飘飞,如九天仙境一般。传说,历史上,有一段时期,西樵一带常闹饥荒,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便经常化身一美丽的少女前来为百姓送米。每到送米前夕,村里的老百姓都会做同一个梦,梦到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前来送米,少女背一小小的口袋,可是里面的米却总是倒不完,能满足所有老百姓的需求。第二天梦醒之后,家家户户的米缸粮库都装满了白光闪闪的大米,百姓们奔走相告,对天而拜,感谢观音菩萨的慈悲施救。为纪念观音菩萨慈悲救人的功德,后人便在此地建观音菩萨圣像。至今,在观音文化苑,每年正月还举行观音出库的活动,那天,老百姓都会到此处,向观音菩萨借钱,祈求一年财运亨通。
观音文化苑,面积15万平方米。观音圣像高为61.9米,不知世界上是否还有比此坐像更高的观音坐像。宝珠天冠,项有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挂璎珞,带项饰,着罗裙,端坐于莲花台上,显现安详凝重的慈悲法相。圣像所在大仙峰左右分别为双马峰和马鞍峰,背枕西樵最高峰大科峰,前面一马平川,白云浩荡,大江西流。
来到此地的游客总是有一种要靠近观音菩萨,一睹圣容的心愿,于是便要攀登283级台阶,虽然要消耗大量的体能,也在所不惜。愈登愈高,愈高愈近,愈近愈能清晰地感受到观音菩萨的慈爱与悲悯,上得顶来,虽然已是筋疲力尽,但在观音菩萨的慈爱气场的包容下 ,身心分外清凉。
再尽情观赏,眼前的风光更是分外美妙,后方山峰为靠,左右两山为扶,前面一马平川,两江交汇,浩浩荡荡,同入大海,蓝天白云,气象万千。此时的你可指点江山,可激扬文字,豪迈之气,境界之高,真可与日月同辉了。
白云古寺
西樵山白云寺在白云洞。白云洞是个山谷,四周是险峻的山峰,入门便见文笔塔(奎光楼)昂首挺立在入门处,虽不甚高大,却是精美别致,灰色的基调在四周葱笼树木的掩映之下,透出古拙雅致的风韵。
文笔塔其右有一绿湖,绸缎似的湖水平铺开去,宁静祥和,波澜不惊。湖心有一亭照影,绿檐红瓦,旁有白色的拱桥将湖面细腻地分隔,极有园林意趣。塔左是一片密密的林子,林中藏有一寺,曰:“白云古寺”。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在林中若隐若现,悠扬的佛乐,美妙的钟声,和着清雅的檀香,袅袅升空,立刻给这片山水涂上了一层溶溶仙气。这山、这水、这寺、这塔、这桥、这亭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我快步走上湖面拱桥,举起了相机想要将这美丽的画面定格,但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正在犹豫,一群在文笔塔前悠闲踱步的鸽子突然腾空而起,在明媚的阳光里一起扇动着宽而白的羽翅,将白色透亮的阳光揽入怀中,然后凭借一股清风之力,自动排成两列,飞向湖面,在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晴空数鸽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白云。”这突然飞起的只只白鸽犹如丹青妙手信笔点来,给这幅高旷悠远的山水画增添了无限的气韵。金色的阳光恰到好处地为它们的翅膀镀上一层金色的边,使它们宛如一只只灵动的金色音符,自然而然地谱成了一首美妙高雅的古典乐曲。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