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鹤年被誉为亚洲糖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环绕着太平洋建立起香格里拉连锁酒店;80年代他进军电视业,成为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最大股东;90年代他又购得了《南华早报》的控股权。从糖业、粮油、酒店、物流、房地产到传媒等领域,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2012年12月12日,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3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76位。
受母启示 称雄糖界
郭鹤年的祖籍在福建省福州市盖山,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母亲郑格如曾受过高等教育,对郭鹤年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对他影响一生最大的人。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他从新山英文书院和莱佛士书院学成毕业后,便在父亲的公司里做帮手。
1947年,郭鹤年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创立公司次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于1949年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东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等堂兄弟。公司联合郭氏兄弟的资产,继承郭氏家族企业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排行第三、年仅25岁的郭鹤年出任总经理。
此后,郭鹤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糖厂。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郭鹤年在期货方面的学习为他在白糖市场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50年代末,郭鹤年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制糖业。这是一个极其大胆而有风险的决定。
他的理由很简单,食品除了大米、小麦,砂糖也很重要,一两岁的孩子,哭的时候,给他一点糖,他就安静了,父母第二天也有精神去工作了。所以,这个市场永远存在。但是,将所有的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极大。这意味着,篮子一旦掉在地上,所有的鸡蛋都会被打破。可正如郭鹤年后来所说,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有一种胆量,每一种生意都有危险,但假若一有危险就走开,那就只能永远是穷人。他的大胆冒险成功了,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人。
到20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富商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
1973年4月,郭鹤年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遇见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中国外经贸部的官员和华润公司的高管约他在香港见面,商量能否为缺糖的中国买30万吨糖。郭鹤年立刻意识到,这个行情一旦透露,国际市场都会被震动,糖价的涨幅也有可能会超过20%。郭鹤年答应了,当时只有巴西有这批货,为了掩人耳目,他派了两个华裔商人前往买糖,并尽可能加快速度,为掩人耳目自己则去日内瓦参加一个糖业的国际会议,同时伺机买进期货。几天后,这一行情被全世界知道,市场开始真正上涨,一开始涨价,郭鹤年就抛掉期货,这样一来,一举两得。
鼎盛时期,郭鹤年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被冠以“亚洲糖王”的称号,但后来他对这一说法进行了纠正,1/20或许更准确。
横跨行业 多元发展
糖业所积累的资本,成了郭鹤年下一步发展商业帝国的基础与保障。
随后,他利用在糖业所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域。在某一具体行业如航运业,他的做法仍是围绕产业链整合展开:建立船务公司后,就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船坞公司,处理船只维修,而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他又设立保险公司。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郭鹤年将商业中心转移到香港,香港成了他巩固自己商业帝国的重要基地。在那里,嘉里集团成立,兴建香格里拉酒店,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后,郭鹤年真正成为跨足多行业发展的企业家。
香港作为中国内地的桥头堡,是最好的窗口,可以瞭望这个世界上最广阔市场的开放与发展。这是一个洞察先机的决定。中国的旅游业有着天然优势,然而当时住的条件太差,就成了其发展瓶颈。这是香格里拉的机会,也是郭鹤年的机会。
郭鹤年进入酒店业颇有些偶然的成分,他的三个华侨朋友在新加坡买了一块地,不知道怎么把地块运作好,就找到了郭鹤年帮忙。于是,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在新加坡诞生,且一鸣惊人连创佳绩,这也促使酒店快速在马来西亚、泰国、斐济、韩国、菲律宾等地兴起。其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如今,郭鹤年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酒店业成为了郭鹤年继糖业以后又一成功投资。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中国香港等五地对丰益国际、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投资。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如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尼市场,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这些都是他能在商界中驰骋的有力保障。
抓住时机 投资中国
郭鹤年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上世纪60年代,他将投资重点转向了中国。
郭鹤年与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正面交往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他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