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食色之马晓灿

来源: 2024-05-04 23:14

  谈及热播剧《那金花和她的女婿》,想必很多人会瞬间想到其中敢爱敢恨的苏立立。谈到自己饰演的这个角色,马晓灿说这多少有点本色出演,因为自己的性格中也充斥着不少直爽的因子。不过角色毕竟只是角色,纵然苏立立在剧中天天因择偶问题与母亲吵得不可开交,但生活中的晓灿却是妈妈的贴心棉袄。
  在晓灿看来,自己和妈妈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在常人眼中,母女间促膝长谈或是交换小秘密的场景是一种奢望,而对于晓灿而言,这更像是生活的常态。为了和妈妈拥有更多的相处时间,经常在外拍戏的晓灿时常会把父母接到拍摄地,在休息间隙,陪爸爸妈妈逛一逛当地名胜小巷,品尝当地的城市美味。即便妈妈不在身边,晓灿依旧会每天通过电话与妈妈联系。有时,电话中虽只是几句寒暄,但在晓灿看来,正是这些琐碎的沟通,才不断拉近着自己与妈妈的距离。
  谈到马上到来的母亲节,晓灿说自己正在精心准备送给妈妈的礼物。但谈及具体内容的时候,晓灿却说暂时保密,因为这份礼物她准备了多年,更多的是一份心意。伴随妈妈年龄的增长,晓灿坦言比起物质的丰富,她更愿意带给妈妈精神上的富足。或许,一通电话,一句问候,要远超一份昂贵的礼物为父母带来的惊喜。
  本次采访地点是北京莫斯科餐厅,而其浓浓的俄式风情也让晓灿颇感兴趣。“我父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所以和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对于苏联有着很深的情怀。”在晓灿的记忆中,爸爸妈妈经常会唱一些苏联歌曲,妈妈也曾向她提及过年轻时在苏联音乐中翩翩起舞的故事。虽然不能让父母重回年轻时,但晓灿却希望有机会可以带父母来此品尝最地道的俄餐味道,感受年轻时的年代气息。
  有种情结叫老莫
  莫斯科餐厅,这家坐落在北京展览馆西侧的餐厅,承载着太多的意义与情感。
  北京人喜欢把莫斯科餐厅称呼为老莫,朴实的称呼中却透着这座城市与这家餐厅的热络和亲密。在这里,很多人遇到过不知如何享受鱼子酱的尴尬,甚至是用一顿饭标榜过自己顽主的身份。而对于国人而言,莫斯科餐厅则是口口相传而心向往之顶级俄式餐厅,亦或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中充满年代感的光影片段。与其说老莫是一家餐厅,不如说这是一种情结与记忆。无论是恢宏的建筑,还是精致的饕餮,甚至是一个个歌舞升平的夜晚所催化出的爱情,对于很多父辈而言,老莫赋予了他们最美好的回忆。无论是对于西餐的启蒙,或是浪漫情怀的萌发,这些记忆串联而成的则是青春,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如今,怀旧情怀餐厅屡见不鲜。无论是散落于北京曾启蒙一代人情调基因的西餐厅,还是年代感十足的红色餐厅,怀旧气息吸引而来的则是父辈们的流连忘返,而这其中的魔法正是对青春生活的怀念。
  正如一切汹涌的时代潮流一般,老莫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令人向往的地方;是 70年代令人回味的地方;是 80年代令人追忆的地方 ……如今,老莫不再是高干子弟的专属,也不再是人们攒足几月工资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场所。在这个母亲节,与妈妈在此共进一餐,或许能让她们圆年轻时的梦,或许是重走一回青春路。
  老莫年代秀
   50’s
  1954年,莫斯科餐厅正式开门迎客。作为北京最早向公众开放的西餐厅,老莫当时凭券供应,而能够获得餐券的人绝非等闲之辈,而餐厅的服务自然也不同寻常。男服务员在 50年代便配发皮鞋、料子裤子、发蜡和鞋油,而女服务员还会额外配发香水。
   60’s
  在“反苏修”和“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莫斯科餐厅也经历了动荡。经过 1967年的停业一年后,老莫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恢复营业,并开始了一段特殊的中餐经营史。烧茄子取代了红菜汤,溜肉片代替了鱼子酱,而菜品也只剩下五六个而已。
   80’s
  相比 50年代绝对小众的顶级享受,80年代的老莫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这里不再是高干子弟的专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老莫列为约会餐厅的不二选择,而晚餐之后的交谊舞,更让老莫成为彼时年轻人夜生活的聚集地。
   10’s
  历经 3个月的停业装修,老莫以全新的姿态在2009年重新回归。金属旋转门被木制旋转门所替代,大厅恢复了雪花图案的屋顶和喷水池,地板也全部换成了木地板,大厅两侧被帷幔遮挡的窗户恢复成当年四扇对称的巨大透明玻璃窗。为了重现 1954年开业时的装修风格,老莫还特地请回老员工助力还原场景。
   70’s
  少食客纷至沓来,只是当时的餐厅已被更名为北京展览馆餐厅。1984年 11月 7日,苏联国庆之际,在中央的安排下,餐厅名称被重新更改为莫斯科餐厅。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品牌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