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人:我的饮食人生

来源: 2024-06-05 03:48


  
  作为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的主席,在过去的八十六个春秋,我有幸经历了中华美食,特别是川人美食的兴衰繁荣。我是个乐观的人,一生的追求就是“快乐”,美食是我快乐的源泉之一,与真正爱吃、懂吃的人交朋友是我此生最大的乐事。我不敢说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成都人的缩影,但至少是代表了一类爱吃的成都人。我爱吃,并且爱钻研这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美食心得。
  川菜讲究“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你喜欢吃酸的,他喜欢吃麻的,我喜欢吃辣的,这才有了川菜的各种味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你会喜欢这种美食,不喜欢另一种美食,但对于他人,就可能相反。如果要给出一个统一标准,我的美食理念就只有四个字——“顺心合性”。美食之所以叫“美食”,是因为它能带给食客美的体验,如果令吃饭的人反感了,那就不是美食了。对于我,鱼翅很高贵,如果天天吃,就不如天天吃粉条;鲍鱼跟萝卜比较,你让我天天吃鲍鱼,我宁肯天天吃萝卜。
  我对美食的要求也无外乎三大要素:味道、健康和文化。味道不仅仅是滋味,味之道,就跟茶道一样,有其自然规律,要求烹饪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健康,是要对人身体有益,有利于健康;文化则是指一道菜摆在桌子上时,它背后那一些多姿多彩的人文故事。
  但如果从当下的现实来说,我会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味道和文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果把安全落到实处,我认为,人们要回归到原初滋味上来,要对食材把关,从源头上来控制食品安全;对于烹饪者来说,就需要尊重食材、瞻仰食材、爱护食材、发现食材,这些都是厨师在加工过程中的技艺。这里的味道包含滋味、韵味和趣味,然后才有品位,最后还要人们有回味,这便是我对美食的“五味”要求。
  我一直在强调我们川菜乃至川菜的烹饪技艺是一门艺术,我们的烹饪大师不单单是美食大师,更应该是艺术家。我们听一首歌,那是听觉艺术,我们看一幅画,那是视觉艺术,我们品一道菜,那是味觉艺术。五音调和之美,那五味调和也是美,我的师父张大千先生曾经对厨师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你们是在锅里作画,我是在纸上炒菜!”这句话不管准不准确,但是他把绘画与烹饪艺术等同一样来看,足以说明美食艺术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文人的川菜
  我很幸运,赶上了饮食文化发展的好时代,我个人觉得,当下是正规餐饮发展最辉煌的年代、最黄金的岁月。我们成都餐饮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光餐厅,也就是几十家,而现在成都大大小小的餐厅(当然我说的并不是政府统计发布的数据),据我个人估计,起码有六七万家。到四川来看什么?我们有九寨沟;吃什么?我们有麻婆豆腐、有回锅肉……
  川菜的名气有目共睹,但在四川之外,消费者对川菜的理解还有偏颇。提到川菜,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辣”,实际上,在味型多样的川菜里,百分之七十的川菜都是不辣的。另外,一些对川菜的翻译也让我很恼火,麻婆豆腐翻译成“一个满脸麻子的老婆婆做的豆腐”,夫妻肺片翻译为“一对夫妻的肺”,这足以见得译者对川菜的了解太过表面,还不能理解川菜的内涵。所以,我们目前也在着手川菜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一方面是确立川菜的地位,最终的目的是弘扬川菜文化,让大家知道真正的川菜。
  中华美食是世界餐饮当中的一块瑰宝,而川菜绝对是中华美食里的一支奇葩。首先,成都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再加上这里人才济济,烹饪文化发达。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文人,正是他们的助推,才把川菜文化提高到一定高度。成都是个孕育文人的地方,更是个孕育爱吃文人的城市。从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才子佳人”成都,到三国时期的“武侯”贤智成都,再到盛唐李杜的诗酒成都,3000年成都收容着历史的回响,兜来转去,到了今天,依然脱不了文化的内容。在成都,不仅爱吃的文人多,文人爱吃到自己开餐厅的现象也不鲜见。“闲坐荒村小酒家,忘形尔我对山花,莫道盘中无美味,夕阳照酒可餐霞。”这是成都文人爱吃的境界。
  “品德三千美食,胜过一世功名”。我的一生不求有何功名成就,只为在美食里找到快乐、品出人生。我也欢迎更多爱吃、懂吃的朋友来我们成都,走进这座“美食之都”,你来了,才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川菜,也才能感受到川菜的人文内核。
   Q=ZESTA=李树人
  Q:最想吃的一道川菜?
  A:回锅肉。我把回锅肉概括为四种做法:一是过去劳动人民吃的,要吃肥大块,没有太多讲究;二是城镇的小手工业者,稍微多了些讲究,加一些豆瓣等调味料来炒;第三种是家庭回锅肉,就是根据个人喜好来炒制;第四种就是正规的回锅肉,是烹饪大师们研究出来的,有严格要求的,“肉要选坐墩肉,下锅熬成灯盏窝,蒜苗片姜不能少,太和豆鼓加豆瓣,几时下锅要讲究”。
  Q:最特别的饮食习惯?
  A:我有一个多年来形成的坏习惯,那就是每天吃四顿饭,每天凌晨1点左右必须加一顿宵夜,必须是正餐,还必须要吃上两碗米饭,吃饱了才能睡好。这个习惯听上去甚是不利于养生,但多年来,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索性就没有戒掉。
  回锅肉
  川菜中最为常见的一道菜,家喻户晓的回锅肉,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回锅肉起源于旧时民间祭祀,人们在祭祖先或敬神的时候,都要用一块上好的猪肉作“刀头”,祭祀完再把这块“刀头”拿来切片回锅炒成菜,才有了今天的回锅肉。回锅肉又叫“熬锅肉”,因为正宗的回锅肉一定要在锅中熬起“灯盏窝”才算合格。一碗好的回锅肉离不开郫县豆瓣和甜面酱,更离不开蒜苗。由于当年此菜只有逢年过节祭神供祖后才能吃到,所以回锅肉也被幽默地称为“打牙祭”。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