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古镇留茶香

来源: 2025-02-08 12:02


  很喜欢将人生比喻成一段旅程,总喜欢在这段旅程中为自己留下特殊的惊喜与带着记忆的图片,总希望通过手中的相机表达人生中或是澎湃或是宁静或是流连难归的心情流韵,因为在这段旅程中有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惊喜与太多的凝神沉思。作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的出镜中方体验者,或许为我的人生旅程又增添了一抹意味深长的茶香绿意,而当脚步从武夷山到湖北不断延伸,以至于踏上了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这片土地时,我的这段人生旅程不得不为其再着上浓重的一笔。
  一座小小的河南古镇,却拥有九座城门;随处走走,便可发现原本应藏于皇宫内院的装饰……社旗,这个东汉刘秀曾赊酒,并借店旗起义的地方,清朝时便已发展成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虽然这里早已归于平静,但曾经的辉煌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也早已渗透在小镇如今悠闲的慢生活中。步入其间,似饮一杯醇香老酒。
  赊出来的历史,却孕育茶香
  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到处都烙有祖先留下的印记,这也让河南南阳的社旗县给人的第一印象原生态十足。也难怪,社旗是河南很早的居民居住地之一,小镇恬静悠然的生活稀释着现代的压力,古朴巍峨的建筑夹杂着历史的沧桑。
  社旗悠久而特殊的历史,让这份古朴沉淀得尤为凝重。初来乍到的人难免疑惑,一座小小的镇子,怎么会有九座城门?原来,在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这里赊账并借店家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便将当时他赊账的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赊旗?社旗?随着历史的沿革,或许社旗县的名字便被字变音不变地演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其实在汉朝,社旗就已发展成中原有名的大镇,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经济更是达到鼎盛。清咸丰年间这里不仅修建了城墙,还模仿皇城的规制设立了九座城门。城池环城十六里、高三丈六,马道、烽火台等一应俱全。
  如今,走在这个恬静的小镇上,你能看到太多的雍容华丽,这不仅令人疑惑:那些本应该深藏皇宫内院的装饰,怎会出现在一个河南的小镇上?这个古镇过去的商业为何如此发达?
  “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运河南再销关外。”这段《茶叶杂咏》中的记载,道出了社旗镇真正的历史渊源。当时,山西商人把福建、浙江等地的茶叶集中到江西,而通过水路北上运到内蒙直至俄罗斯。这条在清朝兴起的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路,正是我们今天所走的“茶叶之路”。社旗正是当时晋商“茶叶之路”上最著名的水路码头所在地,于是汇集了各路商人富豪,小镇便逐渐发展成“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著名商埠,甚至跻身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其他为景德镇、佛山镇和朱仙镇)。商人们来来往往,热闹得不得了。据说数公里外就能听见这里的喧闹。
  不过,如今的社旗,曾经的辉煌早已沉淀在历史长河中。远离了喧嚣的社旗,大隐隐于市,“穷忙族”不妨移步这里,放逐于古香中,享受一段难得的慢生活。社旗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老宅子,伸手便可触摸,跨出脚步便能融进它的气场。
  社旗的每一根梁,每一块砖,几乎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基本都沿着巷面展开。青石板铺就的小桥、石板路上,人们悠然走过;院门口,大妈踏着缝纫机,像是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老大爷们悠闲地看报纸或下棋,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做作业,或叽叽喳喳地嬉笑玩耍……时光仿佛倒流至20世纪80年代。
  天下第一会馆,比肩皇家戏楼
  繁华的商业自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和“华中第一镖局”至今看上起仍华丽气派。山陕会馆造型非常奇特,木雕石刻,精妙绝伦,被国家文物保护专家单士元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也曾对它发出了“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的赞叹。
  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到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站在会馆门前,你会感觉到异常大气——会馆有别于传统古建平房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中轴线上的建筑居然有八九层高。屋顶则分两层甚至三层重檐、曲线、直角巧妙结合。而建筑上琉璃瓦的装饰及各色图案,衬托出这里的雍容华贵。
  会馆内插在铁狮子背上的旗杆直耸云霄,高达17米多,用铁2.5万多公斤,堪称全国之最。北边名为悬鉴楼的三层古戏楼由24根巨柱撑起,高达30米,共分三层。仰头看,四根大方柱把楼的三层凌空擎起,很是壮观。据说这样的三层古戏楼,全国仅存三座,除北京故宫的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阁这两座皇家戏楼外,悬鉴楼就找不到对手了。
  跟北京故宫比肩的还有琉璃照壁,是用一千多块彩釉大方砖砌造起来的,仿九龙壁而造。壁的两面饰有精巧剔透的“二龙戏珠”、“龙虎争斗”,以及姿态各异的九条龙和福、禄、寿等图案。进到会馆,无意间居然发现了“龙”、“虎”的草书石碑,一打听才知这竟然是慈禧太后的笔墨。一个民间建筑能够得到慈禧老佛爷御笔镇殿,可见其当时的地位举足轻重。不禁想到周围百姓称之为“慈禧太后第九座行宫”之说。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慈禧老佛爷眼中,这座山陕会馆绝对处于非同一般的位置。
  此外,从山陕会馆整体建筑看,可谓是集南北工匠之大成,这还要从山陕会馆的建造年代说起。据向导介绍,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而在乾隆盛世时期,无论是建筑还是各项艺术均达到了高潮期,加之当时社旗镇的富甲们倾其财力邀请各地能工巧匠为其修建会馆,这样精巧绝伦的建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之所以富甲们愿意耗资修建这样的建筑,通过建筑中的一系列细节,便可猜出一二。
  首先,山陕会馆以敬奉关帝为主。众所周知关公除了是忠义的代表,更以武财神的一面成为更多商家追捧的大神。此外院中狮子脚下踩的串钱、仙人旁边摆放的算盘,无一不渗透着曾经的主人对于金钱的期盼。“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这或许正是山陕会馆文化的又一体现,其实整个社旗镇的文化,又何曾不渗透着一种由生活而出的艺术呢?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