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法抗美传奇战役

来源: 2025-03-01 09:05

  在世界军事史上,有3个亚洲人的兵学思想和战场雄风受到举世钦佩,并在全球各大军事学院和军官研习所列为必修课程。一是《孙子兵法》、二是毛泽东的游击战略与战术、三是越南军事家武元甲连续击溃法国与美国军队的丛林战法,尤其是其名震四海的1954年奠边府之役。
  武元甲个子不高、脾气火爆、能说“完美法语”(一名法国作家形容武氏的法语造诣)和“一点中文”(武氏对中国大将陈赓的自谦之词)、自信心十足并带点自大与傲慢之气。武元甲于1938年加入胡志明创立的共产党,1939年法国殖民政府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后,胡、武等人逃往中国,在广西一带活动。1941年越共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又称越盟),胡志明任命从未受过正式军事教育与训练的武元甲负责越盟的军事事务。蒋介石政府为强化对日作战,曾资助和训练越盟军队。
  越盟军队崛起的第一个转折点是1950年——越军与法军进行边界战争,胡志明要求指派中共大将陈赓协助越军与法作战。黄埔军校毕业的陈赓在边界战争中与武元甲成为关系密切的战友,2003年2月27日适逢陈赓百年冥诞,武元甲曾撰文缅怀老战友。
  奠边府战役背后的中国援助
  武元甲能够成为全球知名军事家的原因是奠边府之役。奠边府在越南北部,距老挝边界仅16公里。法军为阻止越盟进军老挝,选择地势险峻、崎岖不平的奠边府驻屯重兵。法军在错估形势、低估越盟实力和高估自己的三大错误下,惨遭滑铁卢,并导致炮兵司令和伞兵司令双双引弹自杀。
  从1954年3月13日到5月7日,法国和越盟进行激烈战斗,法军在奠边府驻防1.3万人,后又投入1.6万伞兵,越盟则有逾4万人参战。武元甲是越盟总指挥,中国则派韦国清率百余名顾问助战。越盟能够打赢,中国帮了大忙,一是提供大批榴弹炮和防空高射炮,二是从广西和云南日以继夜地运送粮食、弹药和其他补给品到前线,三是中方强力建议广挖坑道,减少伤亡。日后越共对抗美军,亦积极实行坑道战术。
  法军一开始即以为“山穷水尽”的奠边府易守难攻,绝不是装备落后的越军能够攻克。法军的构想是一面打,一面增援伞兵,法方的致命伤是完全没想到中方提供大量大口径榴弹炮和防空高射炮;而越军发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数百尊榴弹炮和高射炮运至山区,隐蔽部署,舍弃“速战速决”的急切打法,代之以“稳扎稳打”的战略,在55天内,击落62架法机,打死2000多法军,俘获1万多人。越盟本身战死8000多人。
  法国殖民统治越南70多年,最终在折损11万军队之后(越盟战死20万人,另有12.5万平民死亡),退出印支半岛。
  不太成功的攻势
  意外成为越战转折点
  1945年7月,包括亨利·普鲁尼尔在内的7名美军秘密空降到河内西北方75英里的小村庄。他们的任务是指导200名越盟军队如何使用美国武器,普鲁尼尔还教武元甲投掷手榴弹;有一次武元甲突然拔掉引信,但未把手榴弹投出,他吓出一身冷汗。7名美军在村庄停留了两个月,期间带药把患疟疾和肝炎的胡志明治好。
  1995年,普鲁尼尔访问河内,见到了武元甲,武元甲拿起一个橘子,故意把它当成手榴弹,装成要拔掉引信的姿势,老战友们笑成一团。
  普鲁尼尔当然不会想到,美国竟然会取代法国与越共展开长达十余年的战争,而且亦像法国一样,最后落得“抱头鼠窜”的下场。
  武元甲虽在美越战争中获胜,但他所主导的两次大规模城市游击战并不成功,第一次是1968年1月30日发动的“春节攻势”,8万越共游击队和北越正规军在南越全境展开攻击,除了占领顺化3个星期之外,并未达到占领全越的目的,而越共和北越军人伤亡4万人。武元甲说他原希望借“春节攻势”动摇南越人心士气,但没想到被动摇的却是美国的人心士气。美国人民从此积极反战,约翰逊不再寻求连任,美国政府亦开始认为越战打不赢了,只会拖下去。
  1972年3月,武元甲又发动所谓“复活节攻势”,但战果亦欠理想,越共和北越军队伤亡10万人。1972年夏天,武元甲的军队指挥权由文进勇所取代。
  不计伤亡的打法惹争议
  武元甲曾对法国旅美作家伯纳德·佛尔表示:“全世界每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100、1000、1万或成千成万,即使是自己的同胞,亦不算什么。”这句话和斯大林说过的名言颇有相似之处:“杀死几个人或几十个人,那是谋杀,杀死成千成万的人,那只是一项统计数字!”
  武元甲的手下败将、做过美国西点军校校长的魏摩兰对他不计伤亡的打法颇不以为然,他说,如果是美军将领,“几个星期就会被撤换!”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