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协同 “回归工程”中校政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探究

来源: 2018-11-29 18:38

王宏宇 袁晓明 刘会霞

摘 要:文章针对高级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变革进程中呈现的比如“企业参加人才培育情绪不活跃”等问题,将具有人才供需侧特质的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引进到校企联合培育中,提出了“高校活跃主导、政府充沛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校政企协同培育人才新方式。在论说这一新方式提出布景及其间心思想的根底上,文章从协同培育安排与运转安排的功能定位、开放型实践立异教育系统的构建和表里并重质量点评机制的完善等

三个方面对这一新方式进行了论说。

关键词:培育方式;工程人才;校政企协同;区域工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6-0068-03

高级院校工程人才的实践立异才能培育,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高级工程教育遍及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1]。我国作为高级工程教育大国,正面对着从“制作大国”向“制作强国”的转型展开,“智能制作”“高端制作”等战略性新兴工业对高级院校工程人才培育特别是其工程实践立异才能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议了高级院校工程人才培育需求愈加严密地靠近工程实践、愈加强化校企双轮驱动深度联合培育、愈加重视工程实践立异才能的回归工程视界下的杰出工程人才培育。

但是,在高级院校工程人才实践立异才能的培育进程中,不只遇到了“职业企业参加人才培育的情绪不活跃”等实践阻力[2],而且还呈现了“工科教育理科化”(即以为工程教育在校期间仅需教授专业理论常识)和“实践教育狭窄化”(即以为实践教育只是是工程技能培育)两种极点倾向[3],一起对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点评机制也尚不行健全,特别是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缺少培育进程中职业企业等外部的直接点评,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我国高级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提高。

针对高级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进程中呈现的前述问题,本文在深化剖析“企业参加人才培育情绪不活跃的原因”等问题的根底上,集合江苏人才经济新战略下已构成“联合培育集聚人才”新理念的民营中小企业区域工业集群[4],结合江苏大学机械专业杰出方案的推动施行,提出了“高校活跃主导、政府充沛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校政企协同培育人才新方式。

一、校政企协同培育新方式提出的布景及其间心思想

跟着20世纪末我国高级院校系统变革的施行,很多的原部下高校划归当地办理,一起在高级教育普及化进程推动进程中又新增了许多当地高校,构成跟着国有企业转制带来的原本已匮乏的职业企业优质工程实践教育资源愈加匮乏。一起,商场经济系统下企业是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长期以来其只是处于人才的需求侧,加之忧虑专有技能的走漏、所培育学生难以确保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实践原因,很难让其自动承担起为整个社会培育人才的责任;然后,高级工程教育特别是以工科专业为主(特征)的当地高校在回归工程教育进程中处于一种极点为难的地步,“政府召唤下的校企联合培育”乃至演化成了高校的“一厢情愿”,而且还呈现了“工科教育理科化”和“实践教育狭窄化”两种极点倾向。山东大学孙康宁教授、清华大学傅水根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梁延德教授等在2014年联合撰文指出,正是实

践教育资源缺少等问题促生了这两种极点倾向,已对工程人才的培育质量构成严峻影响。可见,系统变革带来的实践教育资源缺少等问题,促进校企联合培育工程人才的愿景很难落地。

与此一起,跟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展开,发明了“苏南方式”的民营中小企业已从“作坊式”走向“科技型”,并在政府引领下构成了具有明显职业特色的区域工业集群,其不只在“专、精、特、优”细分范畴处于职业立异前沿,而且整个区域工业集群已构成集上中下游企业在内的全流程工业链[5];此外,区域工业集群集聚工程人才的人才理念,也已由曩昔的“星期天工程师”和“高薪筑巢引凤”正逐步改变为“以联合培育为途径、以工业文化为影响、以人才方针为机制”的“联合培育集聚人才”新理念。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已构成的“走向北上广”“进驻500强”等择业观念加上独生子女实践下爸爸妈妈的厚重希望等要素,这些代表着我国经济立异展开前沿并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大的区域工业集群企业仍很难集聚到优异工程人才。笔者在2013-2014年期间,以一个年工业总产值在200亿且集合着有近400家民营中小企业的区域工业集群为目标,对其工程人才学历构成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这一区域工业集群中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工程人才占比缺少10%。

一方面,作为人才供应侧的高级院校特别是当地高校在工程人才培育进程中火急需求职业企业的深度参加;另一方面,作为人才需求侧的企业特别是区域工业集群民营中小企业面对转型晋级展开火急需求很多的优异工程人才,“作业难”和“招聘难”一起存在,引证办理学的一个术语就是校企关于工程人才诉求存在着严峻的不对称性。若可以寻找到兼具有供应和需求的人才供需侧,然后架构起校企关于工程人才诉求不对称的协同桥梁和枢纽,可望完结打通校企深度协作联合培育工程人才的“最终一步”,进而有利于化解这一存在于作为人才供应侧的校园和作为人才需求侧的企业间的对立。

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正是具有这种人才供需侧特质的主体。那么,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是否情愿参加工程人才的培育,即其参加工程人才培育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众所周知,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担负着引领整个工业集群展开的责任。跟着人口盈利的逐步消失,区域工业集群企业特别是其间数量很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生计和展开有必要依托优异的工程人才完结转型晋级展开。但是,民营中小企业因为其本身特色构成难以招聘到优异的工程人才,一起这些企业鉴于前述多方面的原因又不情愿自动参加工程人才培育。面对这一实践,担负着引领整个工业集群展开责任的当地底层政府,必将寻求破解这一瓶颈问题的办法。与此一起,高校也正在活跃寻求优异工程实践教育资源。这两者磕碰在一起时,极易促生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人才新理念的改变。可以说,区域工业集群中企业转型晋级展开促进当地底层政府构成“以联合培育为途径、以工业文化为影响、以人才方针为机制”的“联合培育集聚人才”新理念,是其参加工程人才培育的内涵动力机制,也是高校打破回归工程教育变革中呈现的“职业企业参加人才培育的情绪不活跃”等问题的有利机遇。

根据这一思想,结合江苏大学机械专业杰出方案的推动施行,本文提出了“高校活跃主导、政府充沛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新方式。这一新方式的中心思想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工程人才培育进程中,引进有着站在整个区域工业展开战略高度,且现已构成“联合培育集聚人才”新理念的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这一人才供需侧,将原有“政府召唤下的校企协作”的校企联合培育改变为“高校活跃主导、政府充沛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新式校政企三方协同培育,打破了商场经济系统下高级院校作为人才供应侧和职业企业作为人才需求侧对工程人才培育供需诉求的不对称性,为处理高级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进程中所面对的“职业企业参加人才培育的情绪不活跃”等实践阻力供给了新的途径。其二,这一新方式,将高校培育工程人才需求职业企业深度参加的人才培育理念、区域工业集群底层政府展开区域经济需求集聚工程人才的人才集聚理念和民营中小企业转型晋级展开火急需求工程人才的人才需求理念三者高度一致,不只使得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成为可能,而且确保了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长效展开有着源源不竭的内涵动力。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理念的高度一致,为应对现阶段高级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进程中呈现的“工科教育理科化”和“实践教育狭窄化”两种极点倾向供给了一种新的处理思路。其三,这一新方式,不只将高校、底层政府和其所引领的工业集群企业各方所具有的优质资源高度集成;而且,有利于在工程人才培育进程中校政企三方从培育方案的拟定、培育系统的构建、企业联盟的组成及师资队伍的建造、培育进程的施行和质量点评及继续改善等全方位协同。

二、校政企协同培育新方式的首要行动

(一)校政企协同培育新方式安排与运转安排的

功能定位

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新方式的安排与运转安排中,由校园教务部分、政府人才部分和企业家代表组成的校政企协同培育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培育作业办公室,担任培育方案的拟定、培育系统的构建、企业联盟的组成及师资队伍的建造等作业;由校园组成的专业教研室及其校内辅导教师、政府组成的基地教研室及其校外辅导教师和校园辅导、政府统筹、企业联合组成的企业联盟担任协同培育进程的详细施行,并协同展开培育质量的内部点评;一起,引进第三方点评安排等社会力气对协同培育质量进行外部点评,而且将归纳内部点评和外部点评的质量点评成果反应至决议方案办理层,决议方案办理层提出改善办法并再次回来至施行层,完结培育进程中的闭环监控,进而不断地对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质量进行继续改善。

(二)校表里交融战略下开放型工程实践立异教育系统的构建

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的主体是校园,校园一直要活跃发挥其主导效果,这就要求校园首先要充沛利用校内实践基地,以校内自动调整和校外活跃参加为思路和以校内校外资源深度交融,同享、互补为战略,校企协作以大工程为布景构建面向工程人才培育的开放型工程实践立异教育系统,然后完结校政企协同培育学生工程知道、立异思想、剖析并处理杂乱工程问题的才能。

下面以江苏大学依托国家级试验演示中心——工业中心所构建的四个层次的开放型工程实践立异教育系统为例。榜首层次的工程知道是在学生入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完好的工业系统、典型产品系统、企业运转系统、配备与制作技能、测验与操控技能及最新的科技展开等,由校企基地协作完结。第二层次的根底工程练习,涵盖了资料成形及热处理、切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电工电子、财会及企业信息化等模块的练习,使学生把握根本操作技能并培育安全知道、质量知道、本钱知道、环境知道及办理知道等,在校内工程练习中心完结。第三层次的现代工程练习以大工程为布景,以充沛体现现代规划技能、现代制作技能、现代操控技能和现代企业办理为首要方向,挑选企业典型工程事例为教育内

容,如轿车仪表板的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等,为学生供给一个现代的、齐备的、能亲身经历、亲身参加的产品规划、制作、操控、办理一体化的模仿工业生产环境,由协作企业参加校内实践基地完结。第四层次的归纳立异练习是结合毕业规划,各级各类立异大赛为学生供给规划制作、机电操控、电子规划、机器人等渠道,树立立异课程、立异基金、立异社团、立异比赛的立异实践系统,在模仿产品开发、规划、制作全进程的练习中对工程师所应具有的工程才能和本质进行练习。一起,充沛发挥底层政府及其所引领的工业集群企业的力气,由其赞助各类大赛、推出立异基金,赞助学生团队研讨来自企业的实战项目,并约请企业技能人员与高校辅导教师联合辅导等,推动校外活跃参加工程人才实践立异才能培育的各个环节。

校表里交融战略下开放型工程实践立异教育系统的构建,促进了工程人才实践立异才能培育系统内容的丰厚和优化,进而完结了变离散的知道性实习和彼此独立的实践环节为融常识、才能、工程本质、人文本质于一体的归纳练习,变单纯的技能练习为集办理、先进技能于一体的系统练习,具有明显的靠近工程实践特征、工程人才供需侧协同特性和归纳立异开放性。

(三)表里并重工程人才质量点评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点评首要依托校内自我点评。近年来,结合世界工程专业认证的推动,许多高级院校引进了系统外部第三方点评办法,如江苏大学长期以来托付麦可思公司对教育质量进行点评。但是,系统外部第三方点评往往根据毕业生进行点评,归于过后点评。可以说,现阶段对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点评系统和继续改善机制尚不行健全,特别是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缺少培育进程中的外部点评如职业企业等在培育进程中的直接点评。在推动施行这一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新方式的进程中,可发挥“政府充沛融入”和“企业深度联合”的效果,将底层政府和工业集群企业在协同培育进程中对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点评归入质量点评系统,然后进一步完善表里并重的工程人才质量点评机制。

以校政企协同培育各个阶段(环节)清晰的质量要求和点评办法为绳尺,定时进行校政企协同培育的质量点评,以查询问卷、现场沟通、会议评论等方式适时地寻求学生、企业、社会等多层面的定见和主张,展开校政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质量点评,并根据点评成果进行继续改善,有利于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高校活跃主导、政府充沛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校政企协同培育人才新方式,为处理高级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进程中所面对的“企业参加人才培育的情绪不活跃”等实践阻力供给了新途径,也为应对现阶段所呈现的“工科教育理科化”和“实践教育狭窄化”两种极点倾向供给了处理思路。但是,要想使这一新方式在高级院校工程人才的培育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需求坚持继续改善的人才培育理念,进一步完善校政企深度交融三方协同培育工程人才的安排与运转安排,进一步优化以工程实践立异才能培育为主线的课程建造、队伍建造、教材建造以及专业建造,进一步增强人才培育对区域工业展开的适应性,健全培育既有立异创业才能,又有处理杂乱工程问题才能的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点评系统及机制。

参考文献:

[1]周绪宏.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育方式变革立异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世界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级工程教育研讨,2016,(1).

[2]董华青,周震,艾宁.“杰出工程师教育培育方案”施行进程中的阻力剖析与应对[J].中國大学教育,2013,(2).

[3]孙康宁,傅水根,梁延德,等.赋予实践教育新任务,防止工科教育理科化[J].我国大学教育,2014,(6).

[4]吴奕,张明平.江苏大学为杰出生衬托成才路[N].我国教育报,2016-11-03.

[5]吴战勇.当地高校与区域经济立异展开的协同机制研讨[J].黑龙江高教研讨,2017,(1).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观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