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之前的都是起点

来源: 2023-01-02 16:46


  黄海波,中国大陆著名一线实力派男演员。12岁就主演张元导演的作品《妈妈》。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期间就出演了康洪雷导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2007年在高希希导演的《新上海滩》中饰演丁力。2010年主演刘江导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而一举荣获诸多奖项,本人也被赋予经济适用男、国民老公等称号,该剧还以小品的形式登上2011年春晚舞台,并一度传扬到亚、非洲各国,广受世界人民好评。紧随其后他为观众们带来的抗日战争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再创多项收视纪录,本人也因此剧夺得多个视帝称号。此外,他主演的多部热播影视剧《将军》《新编辑部故事》《乱世三义》《笑着活下去》《我的美丽人生》《牵手人生》等,均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成长
  拍新《上海滩》时,李雪健有一句话让黄海波品味到今天。李雪健说,“演戏就像是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
  黄海波,1976年11月25日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2岁在电影《妈妈》中饰演男主角。之后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饰演石林,在新《上海滩》中饰演丁力,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饰演余味。
  黄海波自诩是个不怎么听话的孩子。父亲是上过老山前线的军医,在家是传统意义上的严父,对孩子实施打击型教育,永远以泼冷水为主。只有当他面对困难时,才会感到父亲的鼓励与关心。当年在部队大院,和他差不多同龄的孩子有35个,30个人学理科,5个人学文科,大多都是要子承父业。他不仅是少数学文科的人之一,还铁了心要学表演。
  那时候他功课一般,没法让父母从自己身上获得成就感,大家还都把他当异类,人前人后都要议论。有一位和他父亲要好的朋友还专程上门提醒,说你不能这样教育孩子。在考上电影学院前的六年里,黄海波心里明白,父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来不讲。后来黄海波考上电影学院,崭露头角了,大院里的说法也变了,说你看人家老黄多会教育孩子。
  1995年的考前班,黄海波攒着劲准备交的段落是《哈姆雷特》,进了考场老师却让他演猴吃西瓜,那时老师就认为他只能演个小花脸。这次考试失败了,直到1997年,他才过了专业课。电影学院表演系的齐士龙老师问他:“你高考能考多少分,300分怎么样?”他不自信地回答:“250行吗?”于是他那届有一个笑话:分数线以黄海波为准,高过他的就可以录取,低于他的被涮掉。由此可见他在同学中并不出色。
  在电影学院的时候,黄海波和海清是同班同学。那几年,学校里最出风头的是早他们两届的明星班,赵薇、黄晓明、陈坤等都已成名。上学的时候,黄海波很较劲,因为一个作业能跟同学急赤白脸,得罪人的事干过不少。现在回想起来,他说也是个性使然。黄海波说,他压根就不是一个能凑合的人,一直对自己很苛刻,看见学校里的帅哥、靓女已经十分努力了,自己就得百分付出,因为他很清楚,人家一部戏成功所达到的高度,自己得花十年。
  记得有一年央视拍《笑傲江湖》,张纪中手下的两个副导演康洪雷和郭靖宇来学校选演员,他找海清一起去试戏,他演令狐冲,海清演任盈盈。现在听来似乎有点可乐,但当初黄海波试戏时是非常认真的,武侠小说里他最崇拜令狐冲——因为他的英雄气概没在脸上,当“天下第一”也是被逼出来的。康洪雷也认为令狐冲是最不像大侠的大侠,很满意黄海波瘦瘦的、有点吊儿郎当样儿的外形,便极力推荐他,结果可想而知。从邵兵换到李亚鹏,总之得是帅哥系的。
  后来康洪雷在执导《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想到了黄海波。这部戏的热播为黄海波的演艺事业奠定了不错的起点,但也没大红大紫,反而把他架在了一个高低不成的尴尬境地。他想争取演上好角色,因为有些知名度试戏的机会能多些,但没有好运眷顾,接下来的路,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有一个剧组让他试戏,试拍了整整40天后,决定用另一个明星。现在旧事重提,黄海波已经可以理性地分析这段伤心事了——因为没有市场认知度,就算再适合,片方也不敢用你。
  高希希翻拍《上海滩》,黄海波得到丁力的角色。男主角黄晓明得负责耍帅,丁力则很有发挥余地,这部戏在商业上很成功,奠定了他今后男一号的地位。但剧中三位主角都遭到巨大争议,黄晓明、孙俪都沉默以对,可黄海波不服软。后来他也承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的心态是在自卑与自负中挣扎。
  拍新《上海滩》时,李雪健有一句话让黄海波品味到今天。李雪健说,“演戏就像是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
  黄海波真正走红是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开始的,虽然媳妇海清是那部戏的中心,但好男人余味在以往家庭剧中少见,他周旋于五个难搞的女人中间,既有朴实厚道,也处处流露出有点小算计,男观众同情,女观众怜惜,赢了大把观众缘。同时,黄海波的表演方式也很值得玩味,他一方面延续新《上海滩》以来一贯的张扬风格,又略有收敛,把部分“愣”巧妙地转化为“滑”,又不至于招人讨厌。这其中的分寸感固然难以把握,但更难得的是,他试图让自己的突破与转变在不经意间,既不舍弃喜欢他以往风格的老观众,也不流于一成不变的平庸。
  而之后的《永不磨灭的番号》里李大本事最初的人选不是黄海波,黄海波在《媳妇的美好时代》后也不敢懈怠,选戏尤其谨慎,他的成功来之不易,在好剧稀缺的市场环境下,他迫切地需要再有一部好戏巩固地位,自觉如履薄冰。演这部戏之前,他找到去过老山前线的叔叔聊天,叔叔说,战争是什么?战争是零下20℃,泥巴里头的一潭水,冰冷刺骨和支离破碎的战友。那些钢盔端正、钢枪锃亮的士兵第一个死,活下来的都是光膀子的那种。
  等黄海波决心饰演李大本事之后,他又反过来担心市场,希望导演徐纪周再邀几位明星搭戏。虽然没能如愿,但徐纪周按黄海波的性格把剧本稍作调整,使他与角色的内在更为接近。黄海波是北京人,徐纪周就把李大本事往北京人的性格上塑:平时贫嘴逗闷子,满嘴跑火车似的没正形,就算处在多难的境地,表面上也不会愁眉苦脸,看似满不在乎,其实是外松内紧。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观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