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让中国慈善迎来又一次挑战

来源: 2023-01-08 00:24

  汶川地震的5周年就要到来,在经历了郭美美事件对中国官方慈善机构的洗礼之后,在此次芦山地震的重建过程里,人们对于捐款的去向有了民间慈善机构这样的新选择。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慈善机构,要做到透明、公开、保持自己的公信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澜访谈录》纪念汶川地震特别节目,邀请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国胜一起探讨关于慈善的话题。
  新媒体时代舆论很容易将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击垮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无论是官办的慈善机构,还是民间的慈善机构,都被处于一个舆论的漩涡当中。邓国胜教授认为这对慈善机构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机遇。现在有时候一个丑闻在微博上的曝光,就足以毁灭公众对一个慈善机构的信任。
  当此次芦山地震发生之后,以民间慈善为代表的“壹基金”募得大量捐款,而红十字会却再次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对此王振耀认为,在面对大众媒体时我们所有的公共管理机构,都需要进行巨大的调整。
  从汶川到芦山民间慈善的进入带来根本改变
  邓国胜教授曾经就汶川的捐款重建做过评估报告:汶川地震时,中国的救灾制还是募款机制,当时指定只有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国字号的基金会可以进行公募。但今天“壹基金”已经取得公募资格,这就让救灾募款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行政的选择机制到一个社会选择机制,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我信了谁我就捐钱给谁。在芦山地震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机制,来让民间和政府之间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互相协调,那将来会闹出更多的矛盾。
  政府与民间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协调平台
  关于民间慈善资本,王振耀认为政府应该尊重民间组织,特别是在充分尊重捐款人的意愿的前提下来进行统筹,这样就能避免很多矛盾。同时他认为从此次芦山地震的救灾来看,建立专业化的协调平台,包括信息的整个共享机制,在民间和政府之间,都还是相当缺乏,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震后的恢复重建开始了,如果不能顺利的搭建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民间的一二十亿捐款,怎么能够和政府形成一种有效的衔接,其实挑战已经开始了。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观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