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没有结束 选秀之后

来源: 2023-09-03 11:28


  每个夏天都会掀起的造星运动步入尾声,而2013年夏季由“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主导的电视荧屏更是不平静。
  这是中国选秀第十年,如当初一手策划《超级女声》的龙丹妮所说:“选秀已经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电视台的事情。”这是一种身段的放下,也是一种现实的分析,不再是一家独大,不再是一个偶像统治粉丝。有草根贾盛强,就有专业歌手姚贝娜;有本土原创的“快乐男声”,就有按照国外说明书炮制的“中国好声音”。
  在本届“快乐男声”落幕之时,本刊专访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被称为“选秀教母”的她,分析2013年“快男”得失,对于赛制混乱、淘汰话题选手、优秀选手短缺一一做出回应,而选秀之后,故事远没有结束,新面孔们将走下舞台,开始接受观众更残酷的考验。龙丹妮说:“选手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持续的规划,很容易迅速被新的力量替代。”
   BQ=《北京青年》周刊L=龙丹妮
  BQ:《快乐男声》进入尾声,你和你的团队,如何看待节目的得失?
  L:最大的“得”是对年轻市场的把握,从以90后为主的选手群体的真实展现,到海选剪辑思路的年轻化,以及在年轻人心目中有很大影响力的四大评审,“V神”的引进,我们清晰地看到年轻核心受众群体的覆盖,学龄观众追看行为明显,在互联网上,在百度“新声”人气飞跃榜中TOP10中,快男选手占据八强。最大的“失”可能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比如从66强进20强,由于选手众多,每个选手的亮相时间太短,对选手的个性曝光不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点的东西可以做得更深入。
  BQ:相对电视收看来说,“快男”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更大的讨论和话题。对于一场真人秀、一场造星行动来说,网络是否开始有了更大的作用?
  L:电视和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全球范围来说,电视观众的收视率相比以往都在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不看电视了——而是观众通过网络等方式可以更加方便的获取电视节目,并对节目内容进行传播和讨论。对于如今的选秀或者是综艺节目来说,既要考虑在电视屏幕上的体现,也要在节目设计的过程中就考虑如何设置可以在互联网上引起二次传播、更多的讨论。比如快男今年设置的“V神”,就是一次非常深度的网络和电视的结合,邀请在网络世界中一呼百应,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大V,让他来为亿万网友代言。对于真人秀造星而言,网络扮演的作用除了宣传快速扩散,展开话题讨论之外,还是一个很好的人气参考指标。通过选手的百度贴吧、微博粉丝量、演唱视频的点击量等多个数据,为团队提供了来自网友和粉丝的人气参考。谁更有人气一目了然,这对于选手的下一步培养打造、风格路线、商业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当然,网络在加速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选手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持续的规划,很容易迅速被新的力量替代。
  BQ:有一些观众抱怨节目有点混乱,毕竟,现在电视上许多“真人秀”节目依照“说明书”设置,节目流程更加清晰。你怎么看这样的意见?
  L:节目本身是有严格的阶段划分,比如66强进20强的时候“没有赛制”,通过抢擂的方式让比赛更为刺激。而20强进入10强的时候,通过淘汰晋级的方式让比赛更残酷。按照“说明书”的好处是一丝不苟,不会出错,毕竟是经过反复验证过的。“超女”、“快男”品牌毕竟已经做了十年选秀,如果十年都不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我们一直在创新求变。
  BQ:在前几期节目中,“话题选手”贾盛强、左立等人相继被淘汰,尽量保留这些有争议度的选手,对于节目本身不是更有亮点吗?
  L:这其实是直播的最大魅力之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淘汰的是谁。“代入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看感受,只有你真的喜欢一个选手,才会去关心他的命运,才会全力以赴为他加油。就好比看世界杯足球赛一样,如果赛前就知道大热门一定能夺冠,少了悬念的比赛一定索然无味。真人秀和体育赛事一样,大热门可能会出局,不被人看好的却成为黑马,这种戏剧性和不可预判是节目能持续吸引观众的核心要素,也是破除“黑幕传言”的最好回应。
  BQ:今年在“快男”舞台上,帅哥似乎很受青睐,但是有的人也说,“帅得有点儿没劲”,你怎么看?
  L:实力、魅力、潜力,这三点很重要,我们以三强选手为例。华晨宇显然属于“实力派”,无论是曲风、演绎中投入的情感,还是感染力,在最近几年的选秀行业都是很少见的选手。而欧豪是一个可以快速点燃舞台的选手,他的舞台表现张力,和观众的互动能力,以及强大的自信心,让他的表演非常的赏心悦目。白举纲此前很多人不看好,作为黑马杀入三强可见潜力非同小可,他的原创功底、真实率性,以及不服输不轻易妥协的个性,都是成为超级明星必不可少的。至于帅哥很受青睐,其实也有人说帅哥都被淘汰了……从观众角度,当然希望帅哥越多越好,这是人之常情。
  BQ:有人说,一年一年的选秀节目,就好似割麦子,一茬一茬的麦子还没长高,就被割了。你认为造成“选手荒”的原因是什么?
  L:超级偶像的出现,既和选手本身的潜力、能力有关,也和整个时代的发展背景有关,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选手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各种节目比较多,对选手进行了分流;另一方面就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元,他热爱唱歌可以录制视频发到网上,也可以来参加选秀比赛,两种方式都有可能让他的作品被人熟知,让他的梦想得以实现,因此有一些好的苗子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比如学业、工作、家庭等,选择在网络上发表作品而不是来电视上参加节目。
  BQ:你参与十年来,选秀节目最大的进步在哪里?瓶颈又来自于哪里?L:十年下来,感觉选秀已经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电视台的事情。就像湖南卫视做的这个事情,虽然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我们制定了一个中国式选秀的模式。而随着全球三大选秀模式纷纷进入中国,又在刺激着我们做出进一步的改变,大家都在一起来完善这么一个节目模式。最大的进步是从未停止过创新,无论是舞美、剪辑、赛制,还是与观众的互动体现等,都在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的变化、观众的兴趣与时俱进。瓶颈一是选手荒的问题;二是需要更好地去研究观众心理,更好地和互联网进行结合。
  BQ:不少人把今年的“选秀”称为90后的舞台,你怎么看在你舞台上的这么90后选手? L:90后的成长过程中,生活条件更好,尤其是他们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学习世界各地的音乐人,这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广、个性也更强。
  BQ:接下来你会如何包装新人?L:我们先要忙选手的合辑发行,接着是巡演。团队会一起来讨论,根据选手的个人风格、特点、潜力等来定位。有人适合唱歌、有人适合演戏、有人也许做幕后的词曲创作。天娱和很多影视机构、导演团队、发行渠道、视频网站等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艺人演唱了多部电影主题曲,也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天娱也会参与一些影视剧的投资。
  BQ:你观察现在的娱乐行业环境,打造新人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呢?L:从媒体环境的变化来看,也许更容易——因为网络能让信息更快地传播,能够更快地聚集粉丝,如果操作得当,新人通过自媒体都可能加快进展。但从整个市场竞争情况来说,难度更高,包括竞争人数规模的不断提高,信息更新频率过快可能导致观众还没有细细品味,就被新的信息吸引,不容易沉淀。
  BQ:明年,“快男”、“快女”还会做下去吗?L:“快男”明年肯定不做,此前的规律是“超女”、“快男”轮流做。至于明年超女是否还做,留一点悬念吧。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