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鸭在北京很忙的,先驻扎在园博园,仅中秋小长假期间,那里就接待游客 19.6万人,接待量居全市各售票景区的首位。工作人员说,9月 20日那天有 8.8万人入园游览,创开园以来新高。十一前,颐和园里的大黄鸭就如忍者分身一样,除了昆明湖中由最大的一只站岗,还有六只按照比例缩小的迷你版大黄鸭游弋于颐和园的知春亭与须弥灵境景区,供游客近距离合影拍照。
一只普通的橡胶鸭子,变成北京风头最劲的super star。设计师当它是成功范本;商家则以它为“财神爷”,但来看的观众,只是因为勾起了心底隐藏的童真。大黄鸭为什么会成功,也许就像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说的那样,“创意是人性的艺术”。
“我要仔细阅读一下协议再签字”。可能是被中国山寨鸭害惨了,6月 22日下午,当 36岁的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被请到台上跟北京国际周组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时,他并没有像一般签约仪式一样摆个样子,而是认认真真地看完整个协议才落笔。这一落笔,就也代表大黄鸭正式“游到”北京了。
霍夫曼对大黄鸭在中国的火爆有些意想不到。发布会中,即便他是坐在台下,闪光灯也一直对着他咔嚓不停,霍夫曼本人则略微局促地玩着手里的大黄鸭,偶尔抬头开心得笑一下。
在西方国家,父母会把橡皮小黄鸭拴在浴盆塞上,让孩子洗个有泡泡、有玩具的快乐澡。所以对很多人来讲,看到大黄鸭,就像看到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不过让记者惊讶的是,霍夫曼没有这样的童年情结,“我从小就不喜欢鸭子,脖子长、颜色还丑。但我喜欢它的理念:没有国籍、不分国界、没有政治立场、从不歧视任何人,是友好和平的象征”,所以在后期设计的时候,霍夫曼把鸭脖子“改没了”,反而增加了几分可爱。
对于大黄鸭的灵感,并非网上盛传的“中国漂流记”,而是源于一幅艺术作品:“在一次荷兰的画展上,我看到有位画家描绘了很壮观的场面 ——蔚蓝的天空下有只小黄鸭,我特别想把画作变成现实。”
2001年霍夫曼开始策划橡皮大黄鸭项目,为此他买了张世界地图,用小鸭子标注想去的城市, “当时不敢幻想能去中国这么遥远的地方 ”。直到 2007年,第一只巨型橡皮鸭才被创作出来,霍夫曼带着它去了法国圣纳泽尔、巴西圣保罗、新西兰奥克兰、日本大阪、澳大利亚悉尼等地。
每到一个地方,大黄鸭不仅让城市变成大浴盆,也让城市变成一个大家庭。有一次大黄鸭在比利时“遇险被刺”,当地人组成巡逻队,日夜坐船穿梭于鸭子周围,忠心耿耿地护卫着这件心爱的“玩具”。而在香港展出时,霍夫曼看到很多小孩拿着速写本坐在维多利亚港边,画画、嬉戏,“大家因为大黄鸭而感到幸福,我因为大家而幸福。这种良好的循环不止在情绪上。艺术形式上也是回归,我把绘画艺术融入到我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又回归到了绘画艺术”。
“大玩具”,是霍夫曼作品的标签,夹着白色枕头的棕熊,人字拖鞋组成的彩色猴子,鹅卵石堆成的大黄兔子 ……虽然形象不一,但相同的是这些作品全是大家伙。“大小为什么那么重要?”记者问霍夫曼。他说,“你看我一米九,比很多人都高,但在大黄鸭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所以不是作品大,而是世界变小了”。
大黄鸭是“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一个展出项目。自从确定大黄鸭进中国后,“设计周”的法律组一直在为维权而焦头烂额中。这不,玉渊潭公园西湖出现了一只穿着绿色马甲的黄色充气鸭,法律小组马上前去核查是否侵权。据不完全统计,杭州、佛山、芜湖、无锡、重庆、天津、西安、淡水、东莞、泉州、上海、南京、武汉、苏州等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制作了大黄鸭进行展示,有些是政府行为,有些则是商业宣传行为。
艺术家霍夫曼在确定大黄鸭要来北京后,专门考察了不少水域。北京不像香港,有靠海这一先天优势。“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介绍说,为了选择合适的地点,他们把北京每片水域的地理数据、周围交通环境、可容纳人数等等数值标注出来给霍夫曼参考。
记者曾经在设计周的发布会上,“偷听”到相关人员讨论什刹海区域,可是由于周边的水岸太狭窄,所以只能放弃,转而把目光对准三环外。很多人都质疑:过去大黄鸭一直在公共空间展览,到北京为什么要放在收费公园呢?曾辉解释道:“一方面是公共空间没有合适的水域,一方面是北京预估的客流量太大了,收费可以让看大黄鸭的人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大黄鸭在园博园展出第一天,还出了点“鸭相”——鸭嘴变鸡嘴。“确实是我们的失误。由于工人看图纸的时候拼接错误,本来应该横拼,结果竖拼就变成了鸡嘴。这也让我们更加警惕,细节对于一个设计是多么重要”。
其实,“设计周”时的北京,绝不止可以找大黄鸭玩哦。以“设计之都,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为开幕活动、设计大奖、主题展览、设计讲堂、猪病城市、设计之旅和设计消费七个主体内容。其中,记者最为推荐大栅栏展区:游客可以看到狭窄胡同空间里有趣、便捷的微型交通系统——可行走的砖,它在不同方向力的作用下,变化成不同形态,在屏蔽停车的同时,把更多胡同的场地留给人的活动;往日寻常一见的修车小铺在设计师们的巧思下变身成为零件博物馆,既能继续为社区的百姓提供必需的修车服务,也能供远道而来的游客怀旧。在十一假期中,伴着胡同里的秋日阳光,不妨拿着地图“按图索骥”,去寻找每个小院的惊喜,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