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有理想的小米发誓:“我的梦想是长得像苹果那么大、那么红、那么漂亮!”专家听后气晕了;大学生纠结许久后,栽下了一粒小米等它慢慢长得大如苹果;农民工把透着红色的小米煮饭吃掉了。
想来,雷军看过这段子后肯定会心一笑,因为他正如那株有理想的小米。
悲情英雄上演王者归来
雷军在中国IT业史上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人物,如果没有今天“小米”的声名显赫,雷军似乎只能留给世人惋惜的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被赋予了一个悲情英雄的角色。曾经的顶级程序员、当年以“科技报国”为己任的热血青年陪伴着WPS极盛而衰、临危受命挽救民族软件旗帜、直至他从金山黯然出走。
今年9月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公司举办新款手机发布会,现场一片喧嚣,而当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布最新款手机的价格时,手拿发光棒、身穿小米T恤衫的粉丝们更是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据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雷军的小米去年销售量约为700余万部,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已夺取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5%的份额。
成立仅三年,超越Iphone冲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六强行列,2012年营收超过20亿美元,企业估值超过百亿美元、有望继BAT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企业,雷军荣获《华尔街日报》年度“中国创新人物奖”。如此种种骄人战绩,宣示着那个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雷军,终于王者归来。
金山令雷军的理想变成梦想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IT业,程序员风光无限。在《知识英雄》那部书中,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比喻为英雄的时代,一个程序员凭着自己武林秘笈一样的源程序,成就梦想与声望,例如求伯君、王志东、王江民等。当年与求伯君的偶然谋面,使雷军初次领略了成功者的风采,也看到了成就理想的曙光。
雷军于是抱着“金山能造就一个成功求伯君,就会再造就出一个成功的雷军”的想法投身了金山这个民族软件的旗下。回忆起当年,他对记者说:“我如果说自己特别适合学计算机,好像有点吹牛。但我觉得写程序就跟我在初高中时写诗和散文一样那么畅快淋漓,一个好程序写出来的感觉,就像做了一件艺术品一样!”创办北京金山后的雷军意气风发,甚至喊出了“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的豪言。但也正是他当年的豪情,却使他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最宝贵的阶段。
众所周知,那些年在微软与盗版的双重夹击下,金山几乎走到了崩溃边缘,雷军也几乎陷入人生迷茫。他最担心的是金山遇到灭顶之灾后,会变成一个平庸的公司。因为他自认为是一个理想者,他的人生需要一个梦想,无法接受平庸下去。
在金山创业过程中,雷军及其追随者的梦想就是把金山办成世界一流的企业。雷军觉得,为这样的目标付出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值得。在公司濒临死亡之际,正是这一梦想及其带来的坚定信念挽救了金山。
临危受命的雷军,带领金山成功转型,建立了“WPS、毒霸、网游”三大业务板块。从WPS到网络游戏,在国产软件步履维艰的现实条件下,金山走出了一条曲线救国之路。2007年10月9日,金山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雷军在金山完成了自己对理想的救赎,却蓦然发现,如今的金山无法成长为他所梦想的卓越型企业,因为那句“让金山的软件运行在世界每一台电脑上”的豪言将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了。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Angels再次点燃雷军理想之火
2007年,离开与求伯君一起创立的金山,是雷军一生中重要的结点。他开始全职做天使投资(Angels)。当时雷军的想法是,自己如果做不好CEO,那就用自己的资金和经验,创造出几家伟大的企业。
雷军之前,天使投资人(Angels)的概念几乎不为人知。雷军的投资逻辑是一看趋势,二看人。他是国内最早看到移动互联网潜力,并在该领域布局的人。2005年,他找到一家小公司问人家能不能接受他对移动互联网的想法,遭到拒绝,又去找第二家,对方答应了,直接投了200万元。这家公司就是乐讯网。当时京东商城成立不到一年,人们刚刚开始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魅力,对移动端全无概念。两年后,国内投资机构才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2007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投资总额达到2亿美元,两年前,这笔总额仅是千万美元。
雷军投资过30多家公司,其中不乏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者,如拉卡拉、凡客、UCweb、乐淘等。成功者如YY多玩,201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雷军这一笔10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约113倍的账面回报。成功的投资生涯令雷军找回了自信,重燃当年梦想。他有了更多的钱和经验,做一个怎样的产品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获成功,没人比雷军更有把握。
创新给雷军再次插上理想的翅膀
一个有技术、有钱、有闲、有人脉资源,还有理想的企业家,画下了一幅和草根创业者截然不同的图景。对雷军来说,创办小米不仅是一次创业,更是心境上的一次自我调适的过程。
几年的投资经验,让雷军笃信互联网的发展空间。不过在目前的互联网领域,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家,几乎垄断了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四大领域。如果还要在互联网领域拼力一搏,机会又在哪里?雷军确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空间比PC互联网大十倍,而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竞争虽然激烈,局势却不明朗,他依然决心就此一搏。
从一开始他就决定,未来的公司一定要是全能型的,不仅是智能终端(手机硬件),还有操作系统、手机应用。这一点倒是和苹果很像。为此,雷军还专门走访过国内许多的厂家,他一开始的设想是采取投资或者收购一家手机公司的方式来做,但考察的结果发现,“没有合适的企业,对方想做的和我要做的很不一样,改变观念是最难的事,一张白纸最好画。”所以还是决定从零做起。
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低调成立。7人的创始人团队堪称豪华,除雷军外,林斌是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长,洪锋是Google高级工程师,黄江吉是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黎万强是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周光平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而刘德是顶级设计院校ArtCenter毕业的工业设计师。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