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之地》的原野之情

来源: 2025-09-18 19:14

  看到这部好莱坞新片的英文片名(PromisedLand),不禁令人想到一片出产丰盛小麦和大豆,也许还有很多蜂蜜的富饶土地、那里应该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人们只知道劳动和收获,与世无争、可是实际上,在今天的美国,并不存在人间天堂,即使是曾经的净土,也难免受到人欲的污染、
  2010年的纪录影片《天然气之地》,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而正是这一段对美国现实的揭露资料,引发了对《承诺之地》的创作灵感、虽然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虚拟的乡间小镇,但是其中的情节却是每天都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真实事件、
  在影片《承诺之地》的开片之首,一个青年男子在豪华的洗手间里,掬起一捧清水洗脸后,露出一副极力要清醒自己和立即要振作的表情、这个人是“全球”油气公司的顶尖销售高手斯蒂夫巴特勒(马特·达蒙饰),随后他很快在面见公司上层时,接受了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农场区,去为“全球”油气公司争取那里的开发计划,完成至关重要的战略销售任务
  与斯蒂夫一同前往宾州的,是他的女同事苏·托马森(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虽然两人都是大公司的职工,是为一个资产教十亿的公司工作,可是他们很明智地选择了俭朴和随和的穿戴和外形,在到达了目的地后,他们也是低调行事,一点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式、他们这样做,事实证明非常有效,因为他们很快就融进了所在地环境中,绝没有引起当地并不富裕的衣人们的惊讶。
  斯蒂夫很快就展示出了优异推销商人的特征、他和苏不知疲倦地走进一家家衣舍和小店铺、小作坊里,耐心地逐个向家庭的主人们说明来意。原来,“全球”油气公司看中这一片未经工业开发的土地,要在这一地区钻探使用极为广泛的天然气资源,并用水压法将地下天然气加压并输送出去、斯蒂夫要做的,就是要说服那里的居民们,同意该公司在他们拥有的土地上开发能源,并且在协议书上签字,使得这项商业活动成为合法项目
  斯蒂夫在他的客户面前,一脸的厚道和真诚,态度谦和友好、他说的是农场主们习惯的语言,讲的是农场主们理解的事情,连开玩笑都带有浓烈的当地色彩,因为他知道,这个地区的乡镇,受到本世纪美国最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多年来一蹶不振,所有的人都非常需要外来的资金维持生计,连地区政府也不例外、他告诉他们,只要签下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合同,不仅他们可以立即得到教千美元的现金,而且还将在未来“全球”油气公司的盈利中,得到很多的好处,暗示他们不需要再像过去一样辛苦劳作。
  善于和农人们打交道的斯蒂夫,就这样不断成功地从农场主那里拿到协议书,甚至还认识了那里一位漂亮的女教师,真是春风得意、他的“事业”似乎按照他和他所效力的公司的意愿顺利发展,一切都很简单,
  欺骗和抗争
  但是斯蒂夫和苏高兴得早了一点、在当地负责人召集村民在中学里的集会上,两个推销者忽悠人的把戏玩到了尽头、当斯蒂夫志得意满地充当农场经济救世主的时候,学校的物理老师弗兰克·叶茨(哈尔·霍尔布鲁克饰)首先对“全球”公司开发天然气对当地水源和地质的破坏,从理论上提出了质疑、而且正在那里的一位环境保护活动家达斯汀·诺贝尔(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更是支持老师的行动,并且发动村民们抵制这一开发。
  在影片里,一方是渴望拿到救命钱的民众,另一方是希望保护人类环境的学者们,他们与斯蒂夫和苏面对面的交锋场景,是一种强行撕裂伤口的疼痛和惨烈、弗兰克叶茨斥责斯蒂夫说:“你来到这里用金钱诱惑我们,口口声声说你是来帮助我们的。可是你知道,你的帮助,就是要烧焦我们脚下的土地,最终葬送我们世代赖以生活的一切。”
  达斯汀·诺贝尔也告诉居民们这项开发对环境的污染,不仅将杀死他们的牛羊和庄稼,还会出现地面冒火,甚至打开水龙头都会因为天然气溢出,随时可能发生火灾,烧毁一切的情况。
  本来在销售中踌躇满志的斯蒂夫,在两人揭露的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实面前,变得期期艾艾、张口结舌。因为他心里明白,他对农人们说了谎,隐瞒了众多潜在的危险。
  其实,斯蒂夫本人也是来自美国中部的农场家庭,所以难怪他知道如何运用“乡巴佬”的语言和方式与农民打交道,而非常讽刺的是,他所出生的那个村庄,就是在一次工业开发中,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那时还没有成年的斯蒂夫被迫离开祖辈拥有的土地,混迹在城市中,可是现在他却也在参与一场新的毁灭。
  被揭开了心灵深处创伤的斯蒂夫失去了他以往的胸有成竹的犀利,他也承认达斯汀·诺贝尔和弗兰克·叶茨老师是对的,尤其是当达斯汀说:“这不是为了争夺土地,而是为这里的人们奋争。”他实际上被深深打动,可是事到此时,斯蒂夫却没有了退却的余地,他的同事苏不停地推动他继续:“很多地方已经被破坏了,不在乎再加上这一处”,他的公司也施加压力,督促他尽快完成收购,以便公司拿到窥视已久的巨大金钱利益。
  斯蒂夫身处两难,他知道,即使他自己放弃在“全球”公司的前程,苏也还是需要这份工作,因为她要养育自己的孩子、斯蒂夫原来以为自己是在为和他父辈一样的衣人谋利益,可是现在他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个他自以为成功的自我,以及这到底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斯蒂夫从车窗里凝望葱绿的原野,沉思中神情落寞……
  电影和现实
  本来,马特·达蒙很想借《承诺之地》,完成自己当导演的梦想,可是因为档期不台,最终还是请了他一贯合作的老导演格斯·范·桑特前来坐阵。不过,曾经得到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大奖的达蒙,这一次再次显示其金笔杆子的才能,与年轻的约翰卡拉辛斯基台作撰写了影片的剧本,把他们的对社会的关注和揭露融进电影艺术。而且,他们两人还并肩担任影片中对垒双方的领头人,在多次或温和、或激烈的交锋中,一步比一步深入地阐明各自对现代文明的支持和抵制,严肃但是不显得突兀。
  近年来,在好莱坞出现过不止一部同样题材的影片,如2000年朱莉娅罗伯茨领衔的影片《永不妥协》和2007年乔治·克鲁尼主演的《迈克尔·克莱顿》,都是小人物为了民众的利益,与大企业财团作长期和不懈的斗争,以致不惜牺牲个人生活和财产。此类影片初看上去没有打斗,很难全胜,并不以感官刺激激动人心,可是从长远来考虑,这些小人物的观点和执著,往往给观众们更加直接的心灵悸动。
  《承诺之地》也是这样一部引人深思的影片。它提出了一个复杂的议题,在现今社会里,究竟是高速发展还是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哪一个结果才算是美好和合理的呢?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达蒙代表他所主演的角色说:“斯蒂夫对他所做的一切有着虔诚的信仰,他的目标就是说服那些人,把他们的土地租借给他的公司,以便可以寻找潜在的天然气资源、而且他真诚的希望,农民们因此所得到的补偿,能够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而约翰·卡拉辛斯基则从达斯汀的角度表示:“有关开采天然气的话题,恰好符合了我们社会的需求,最终为我们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少有的背景、这确实是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好比是一次风险极高的赌局,不管是输还是赢,其中赔率都是相当地巨大的。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无疑是一个很难做出的选择,因为他们需要付诸的是一个高难度的决定。”扮演女老师爱丽丝的罗丝玛丽德薇特则补充道:“在这个故事中,斯蒂夫所经历的进化和蜕变,其实是对我们国家整体的社会环境的一种暗喻、相当地具有启迪作用,同时还能直达我们的内心深处。”
  《承诺之地》一片还没有在美国上映时,就已经得到了媒体和评论界的重视。而它获得的更重要的“奖励”,居然是引发了大能源开发公司的反弹。据报道,已经有大公司公开现身,用作广告的形式,反驳影片里对大公司上层只顾谋利,无视环境保护,以至于草菅人命的恶毒思维方式的指控,强调他们也是为社会着想,并非只是赚钱机器。
  但人们从影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承诺之地》中表达的议题,的确具有它不可轻视的社会作用,决不只是在银幕上的空想和空谈,每一个人都应当认真考虑,负起避免贻害子孙的责任。
  责任编辑/胡晓英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品牌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