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渗透着怎样的理念,你觉得你是个“懒人”吗?
我确实是懒人,没啥好说的,好像AB型白羊座都有这个毛病吧。这名字确实讨巧了,懒人的懒字里已经包含一个人,写的时候可以省两笔,太符合我的德性了,连写字都偷懒,确实懒。我们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小时候最讨厌的一件事(没有之一)就是某个字写多少遍对不对?懒字标志会引起共鸣。另外,懒字的字形很适合做标志,看起来、读起来都好玩儿、有意思、平易近人。
懒字强解:
竖心旁:看起来有点三心二意的意思。三心:用心、耐心、恒心,这是餐饮人必备的品德和素质。二意:诚意、满意,用真诚的职业态度去赢得客人的认同。
中间束字:口+木,碰巧契合调侃话题“专业木匠业余厨子”。
右边负字:延伸为懒人宗旨:莫要做负心人、莫要辜负客人、莫要辜负员工。
Q=《北京青年》周刊A= 懒人餐厅老板陈三
Q:餐厅名称的由来有怎样的故事?
A:说实话,当时取名懒人业余,也不排除为吸引眼球玩儿噱头想法,而且一定要好玩儿要有亲和力、要平易近人、要接地气。懒该是人的天性吧,要不历朝历代怎么有那么多鼓励人勤奋的名言警句?取名懒人容易引起共鸣,易于互动交流。取这名字也有点小心眼儿在里面,我知道自己确实懒,做事拖拉,这毛病一时三刻改不了,叫这个名字算是给来吃饭的客人打个预防针,不要对我抱太多期望,也为自己留个退步……“嗨,本来就是懒人开的餐厅……还是业余的,将就点吧,别太计较了”,事实果真如此。
Q:几乎所有的餐厅都希望打造成以专业著称的品牌,以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您的餐厅为何会加上“业余”的称谓?
A:我是学政治学出身的,主业是装修设计,虽然断断续续餐饮从业二十余年,但基本处于三年打鱼两年晒网的业余状态,而且之前并未把餐饮作为喜欢从事的职业看待,只是一个挣钱的副业而已,总想着彻底改行,事实上也改了两次行,只是最后又莫名其妙地开成了餐厅。懒人业余餐厅的前身其实是装修设计工作室的食堂,所以说业余是名副其实。
其实最深层的原因是:我痛恨各种假装!就这么一个100百平方米的破小馆子,还是设计工作室改的,当然很业余。叫餐厅都自夸了,应该叫饭馆儿才对。不过,民以食为天,餐厅产品跟其他行业不同,是给人吃的,整不好要出人命的。必须要专业的技能和敬畏的态度去对待食物服务客人。餐饮业即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变化,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需要更专业的水准。可以自称业余,但做菜不能业余。
Q:谈谈餐厅相较其他餐厅的不同之处。
A:餐厅老店已经被客人定义为京城最远的、最难找的、最贵的、最好吃的“四罪”餐厅。为保证食材调料佐料的正宗安全,懒人业余餐厅的成本会比一般餐厅高出30%以上。
说实话,做事考虑不了那么细,过度考虑是行动的障碍,不经过实际检验谁都不敢断言。我给采购和厨师反复强调:食材调料所有材料,宁缺毋滥。要用就用力所能及搞到的最好的。坚决杜绝各种假冒伪劣食材,坚决弃用味精、嫩肉粉等添加剂!
就现在懒人餐厅执行的现切现配现炒烹饪工艺,都跟以前流行的提前切配好的抓炒有很大区别,上菜速度会慢很多,这是家庭菜和馆子菜的最大区别之一。无论食材还是做法,我给厨师的要求很简单:在家怎么炒给爹妈吃、怎么炒给老婆孩子吃,就怎么炒给客人吃!
Q:介绍一下店里的布置以及这样布置的初衷。
A:老店的装修装饰风格一直很受大家喜欢,如果一定要下个定义的话,可以叫做“家乡国际化”,就像中国人去到国外或外国人来到中国,把本国的文化和所在国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利用当地的工人和装修材料,整出来的风格就可称之为“家乡国际化”,它是多种风格混搭的结果。我干装修设计其实跟做厨子开饭馆一样,没有专门学过,完全是“土八路”的干活,正因为没有师承流派渊源,无知者无畏。
我在设计上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必须功能优先,实用好用还要便宜,然后再考虑怎么把它弄得好看点。设计工作室改餐厅不需要太复杂的改动。工作室本来就是一个展示空间,有不少基础装修效果和大量的装饰摆设品艺术品,装修装饰已经很饱满,只需增加几张桌椅板凳就行了。老店的家具摆设装饰用品其实来自至少十个餐厅、茶馆、酒吧,都是以前开店留下的或者帮客户装修别人不要了扔了觉得可惜攒下的,完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搭。
根据您访问的内容,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成长网 > 观点